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儿童自然法则》有感

读《儿童自然法则》有感

时间:2024-02-20 08:20: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儿童自然法则》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儿童自然法则》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儿童自然法则》有感

  最近读了《儿童自然法则》这本书,深有感触。记得十年前做教培这个行业,见到很多所谓的乖孩子,这些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出: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参与讨论,你说啥都行,随便,领导力无法发挥,自我价值感低......有很多父母经常会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乖一点,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当一个孩子真的变得所谓的“乖”了,很有可能代表着他的智力发展停滞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大脑就在不断地建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所谓的教育就是你板起面孔来跟孩子说话,别以为只有这个叫做教育。不是只有你教训他的那一刻是在教育,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是教育,他的大脑都在不断地构建。你要知道,孩子头脑的成长速度是成年人没法想象的,速度太快了。

  蒙台梭利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她说一个人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是今后人生的总和。你三岁以后学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信息加在一块儿,跟你三岁以前学的差不多。因为三岁以前,我们学会了情感,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色彩,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含有巨大信息量的东西。一个孩子的头脑当中大概有1000万亿个神经突触,每秒钟他们会建立700~1000个新的神经元联结。我们与孩子一起生活,就是在构建他的大脑。所以,亲和的环境对于大脑的活跃度是非常重要的。读到这里,让我意识到作为妈妈,自己的言行举止,直接会影响孩子的未来,责任重大。

  在这里,分享书中的一个法则:内在动力,千万不要以物质奖励来驱动孩子,会让孩子丧失内在动力,学的好本身就是奖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父母通常会跟孩子们说:“考试考满分,就可以买一个玩具”,接下来孩子的行为就和物质进行了绑定,变成一种交易关系,孩子们会认为是为父母而去做,为奖励而做,却恰恰不是为自己的进步而做,做事的目的变了,孩子就不会关注事情的本身了,长此以往,孩子做事情没有积极性,奖励变成了单纯的外在驱动,无法激发孩子真正的内驱力。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爱和学习的能力,强加给孩子的种种规则和教条,反而会阻止孩子发展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美好的天性。要适当的给孩子奖励,但要学会如何去奖励,不是以胡萝卜+大棒的方式,而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因为人类跟动物不一样的,人生下来大脑是一片空白,需要有外在环境和父母正确的引导去填充,让孩子去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只有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法则,了解大脑发育规律,才能激发孩子们天生具备的学习和爱的能力。愿,更多的父母和老师们一起来学习这本《儿童自然法则》。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