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好的教育》读后感

《好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12: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好的教育》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的教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的教育》读后感

  九月份的共读是《好的教育》,其实原本我对这种题目的书是有偏见的——空谈理论的既视感,我甚至看到书目的时候想拿每一个学生心中好的教育去回应这种看似要定义教育标准的书。但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我需要用书中的话去回应我的孩子们。

  兵荒马乱的开学季,因为跟学生聊收心,学生霸气质疑:“分个宿舍都要考虑成绩分布,我们的初中生活就只有成绩吗?”当时刚开始读,我选了书中的话回应孩子:“不谈升学率是没有今天的,但是只谈升学率,我们民族会失去明天;不谈升学率是没有地位的,但只谈升学率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品位;不谈升学率走不动,但是只谈升学率,我们的教育就走不远。”

  我很喜欢十一学校的那一句“不唯高考赢得高考”。好的教育要在成长与成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我们一直在教育里走向更好,教育需从极端的、野蛮的“分”的苦拼“死揪”中走出来,朝着人的、健康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前方走。我们丢不掉分数,没有智育的教育不算完整的教育。可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陷入了智育的盲区里,不可自拔。

  我们的教育里应该有孩子,“如果我是孩子,如果这是我的孩子”。学校教育是以最有价值的内容、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活动和过程。这种道德的方式,就是让受教育者尊严地生活在教室里和校园里。让受教育者有“尊严”,教育者就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保护他们,关照他们,引领他们。而不是站在对立面嘲讽他们,针对他们。

  好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通过课堂教学去丰盈智育的形态,我们需要研究将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呈现于每一学期的“课程纲要”,分解出每节课“教学目标”,体现于“评价设计”,落实到“教学环节”,反馈在“作业设计”,甚至实现作业的作品化,如果这都可以实现,智育本身也很有趣。全面发展就不再需要牺牲智育。

  好的教育里有那个具体的孩子,因为如果只有分数的量化,那就容易忽略掉一部分人,比如平均分,有多少孩子刚好是那个平均分呢?学校的排名和升学率里是大多数人,那么那个被落下的孩子该何去何从呢?她们有没有被看到呢?

  好的教育里应该是全员育人的。

  有一次我们有个家长质疑说“学校是不是考得很差,我怎么看这几个都考得不如我们隔壁学校?”当被告知学校考得还不错的时候,家长说“学校考得好,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孩子又没有考好。”

  这句话,我内心一直都记得,这话是没有问题的,教育考量学校看大多数,可是家长关注的只有那一个啊。我们的课程应该有一定的个性化的,我们要想办法关注到那些内动力没那么足的孩子。我们在小班化的基础上开设相关的培优与补弱的课程,我们“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为分数而学转向为爱好而学。”当分数不能成为动力的时候,她们可以找到兴趣作为动力。

  好的教育有很多种定义,我想我们班学生每个人都能给出一条想要的好的教育。甚至最近在开学季的兵荒马乱里,因为学习态度的养成,被扣上了“关注成绩”的帽子,我说作为一个老师我从来没有说过成绩不重要,我们如何获得成绩的一样重要。

  成绩与成长的平衡,集体与个性的协调,是我现在最想要的好的教育。

  我们读到《好的教育》,心里也要奔着好的教育,奋力向前。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