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书的故事》读后感

《书的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4-02-13 07:00: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书的故事》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的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书的故事》读后感

  在前天那个寂静的下午,我读了《书的故事》。它的作者是前苏联科学文艺的创始人之一米·伊林,也是全世界青少年所熟悉的作家。他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一系列作品,堪称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书的故事》讲的是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从文字的历史开始,讲到发明纸张和印刷术。更准确点说,是信息革命以前信息传播的故事。

  现在我就说一下纸的发明。一开始,人们只是把字刻在石头上,十分呆板。后来有了粗麻纸的出现,但这种纸不能用来书写,只能用来穿。再后来古埃及发明了一种芦叶纸。这种特别的纸是用一种古怪的植物制造的。这种类似芦苇的植物,长得有一人高,顶上开着一朵花冠。这种植物有很多用处,可以用来做鞋,坐船。做纸。芦叶纸全是从埃及输入罗马的,价钱很贵,所以罗马人往往在蜡版上写信寄给朋友。蜡版需要用特制的笔在上面写,那种笔一头尖一头圆,如果写错了字,用圆的那头擦掉。用这种蜡板写信,收信人收到了信件后就把原信擦去,在原来的蜡版上写上复信再寄还他。芦叶纸正到了它的全盛时代,便出现了一个劲敌,那就是羊皮纸了。制羊皮纸的方法,是用新剥下来的羊皮或犊皮,先浸在水里,浸软了,将外面的一层薄皮剥下来,再浸在灰汁里。随后用刀刮去上面的毛,再用铅和轻石把整张皮子琢得光光的。和芦叶纸让位给羊皮纸一样,羊皮纸到最后便让位给我们都知道的一种东西—纸。

  如今进入了电子时代,纸质书籍的命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但我认为二者是共生共存关系,我很喜欢阅读纸质书,也喜欢听书。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