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3-11-25 07:24: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品]《论语》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

  今天,我的妈妈与我一起读了《论语》第二篇。

  原文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意思是:有 子说:“要 尊敬长辈、孝敬兄长, 很少;不 冒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而 喜 欢违法常理的`人,根本没有。君子如果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人、治国的基础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尊敬长辈、孝敬兄长,就是仁义、仁德的根本呀! ”

  我要做到: 尊敬长辈、孝敬兄长。不 冒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

《论语》读后感2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读后感3

  从古至今,一切答案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难道别人说的答案都一定是对的吗?不是的,一切答案只在与自己去揭开“他”的真面目。论语也是如此,我不赞同孔子的一句话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为什么我不赞同孔子的`这句话?孔子一直不是说要孝顺吗?可是因为孔子说这句话而与孔子说要孝道而前后矛盾了。跪羊图里写到:“孝是人道第一步。”学习在第二,安全在第三。难道为了学习而不顾孝父母和自己的安危了吗?

《论语》读后感4

  《论语》中有许多深奥的古代语言等待着我们自己去探索、解说。如孔子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让我们不要去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需要担忧的'是自己不了解他人。

  而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几个人之中一定有一个人比我做得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宝贵的知识,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

《论语》读后感5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写得很好。它收集了许多古代名人所说的有意义的话语。它的格式是这样的:先用古话,再用词和字的'意思,再用现在的话,最后用评论。其中,我喜欢的是: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也说?有朋从远处来,不亦乐乎?人不知道,不生气,不是君子。有子说:它也是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不易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君子务木,本立道生。孝弟也是仁之本和子说: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矢人也。”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比如:学习要经常练习和复习,孝顺父母,服从兄弟,服从老师。我也知道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就是论语。

《论语》读后感6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读后感7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还在懒洋洋的睡着。妈妈把我叫了起来,说”儿子,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我爬起来一看,呀!竟然是我梦寐以求的论语。我想到了几句话”书是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朋友“。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论语,论语是孔子所著,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弟子三千,最好的只有七十二个。

  我从这本书中悟出了真理’干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稳定的`干,不能做一些偷鸡摸狗伤天害理的是,不能做一些冤枉好人的事。要做正人君子不能做卑鄙小人。

《论语》读后感8

  《论语》一书都是写做人的道理,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有些人学而不厌,谦和待人。”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做人只要行为正当、品格高尚就好,还有要以德服人,心胸宽大。

  《论语》这本书真不错!

《论语》读后感9

  五年级这一年,白老师让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世界的.瑰宝,里面有许多条,值得我们小学生学的。

  在这里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爱护同学,还有老师,因为这里面孔子写的特别好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还有,“巧言令色,鲜亦仁。”等

  总之这本论语我一定要坚持背下来,那样做什么事就不会小鸡肚肠、埋怨别人了。

《论语》读后感10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论语》读后感11

  读了孔子的《论语》一书,我的`心得体会是: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孔子所提到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反复实践,真正掌握了,才会体会到喜悦。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怎样学习是最有效的。

《论语》读后感12

  前几天,我们读了《论语》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

  这本书一共写了三十个小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卧冰求鲤》。王祥让我大为感动。虽然是继母,但仍然用自己的生命来感动她,用像生母一样的爱去爱她。有一首诗写得好: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论语》读后感13

  我从三年级开始读论语,到现在会背好多了。里面的每一章都使我有新的感悟,但是让我最受益匪浅的还是那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好的成级来。“

  从第二句诗里我感受到了:”复习过知识的时候,我会感到很高兴,有和我一样的'人来了,我也很快乐。别人不理解我,我不怪他(她)们,不也是好人吗?“

  从第三句话里我感受到了:”为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尽力呢?和朋友有没有诚实呢?每天有没有复习功课呢?“

  从这几句诗里我想我们每天都应该好好学习功课。

《论语》读后感14

  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之别,用泾渭分明来形容应该不为太过。…

《论语》读后感15

  《论语》一书都是写做人的道理,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有些人学而不厌,谦和待人。”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做人只要行为正当、品格高尚就好,还有要以德服人,心胸宽大。

  《论语》这本书真不错!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的心得01-12

《论语》心得03-12

论语的作文02-27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读后感(精选)07-18

《论语》读后感【精选】07-17

(精选)《论语》读后感07-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