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7-25 16:25: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起这首诗脑海里便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我十分佩服诸葛亮。草船借箭,他识人心,知天文,晓地理。明知周瑜想陷害他,不但没有揭穿,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周瑜心服口服。他在书中总是沉着冷静,解决了种种困难。

  不由想起了一次,我和好朋友一起打球,球一不小心滚到了一个又深又窄的'洞里,我赶紧用手去掏,可是手不够长,没有拿到球。我又用小树枝想把球勾上来,没勾到球,树枝就折断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好朋友思索片刻,不紧不慢,气吁吁地搬来了一桶水,慢慢地往里倒。奇迹发生了,没过一会儿,球自己浮了上来。啊!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了逆向思维,自己拿不到球就让球来找自己,太妙了!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人人都能当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读后感2

  自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就一起走向了投军之路,他们一路上惊惊险险,幸好三兄弟齐心协力,打了不少胜仗。可是他们也有兵败的时候,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军师。刘备从水镜先生那儿得知:得到卧龙凤雏先生二者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于是刘备三顾草庐。最终请来了卧龙先生,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因为他的`得力相助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后来他们都死了,但是他们很勇猛,但是他们的后代都是昏君,在这本小说中,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以大局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时机。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

  里面的的人物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英勇无比的张飞;智勇双全的瑜;奸诈狡猾的曹操;义气深重的关羽。精彩的故事有赤壁之战,讲述的是孙刘联合军,借东风火烧曹军连环船,那场面是非常激烈呀!还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八路大军的亲眼目睹下,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一共战了100回合,八路大军都吓呆了!证明这场大战的确很精彩。魏蜀吴之间还展开了许多场精彩的战征我就不一一讲了。

  我觉得这种书籍很适合我们看,希望大家多看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对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印象深刻。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惟独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己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惟独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惟独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后感5

  这个学期我读了三次《三国演义》。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对里面的故事并没有很深的`感触;第二次读的时候,我发现里面有许多的好词好句;第三次读的时候,我从中吸收了许多精华。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因为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交友广泛、博学多才,对天下形势看得十分清楚,因时制宜提出了“三足鼎立”的谋略,具有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关于诸葛亮的精彩故事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巧施空城计》……而且他忠心耿耿,在失败面前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具有以少胜多的胆识和智慧,是一名好官。可惜诸葛亮54岁的时候积劳成疾,最后病死于五丈原。

  我们要多向诸葛亮学习,长大以后精忠报国,做一个有谋略、有胆识、有智慧的有志青年。

三国演义读后感6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妈妈买了这本书给我,我非常开心,认真阅读后,收获非常大。《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争夺天下,最后三国鼎立。书中还有许多英雄人物,比如张飞、关羽、吕布、周瑜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赵云。赵云武艺高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势不可挡。这种英雄气概,真让我钦佩!另外,《三国演义》还表现了很多军事谋略。比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草船借箭,黄盖假装故意投降曹操,最后周瑜和诸葛亮火烧曹军战船,真是一计又连着一计,让人年看得津津有味。

  有时候,我会假想自己变成三国中的人物,在战场上骑马驰骋疆场,和周瑜喝酒,和张飞扳手腕,或者加入到三英战吕布的阵中去……没准儿长大能发明一种时空穿梭机,到时候和好朋友穿越时空去找赵云玩!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小肚鸡肠的'周瑜,多疑的曹操……

  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关羽,因为他非常坚强。有一回,关羽不小心被毒箭射伤了。回到了营地后,关羽并没有打麻药,而是直接开始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旁边的将士都不敢看了,但关羽却连一丝痛苦的表情都没有露出来。

  关羽不但坚强,还很有义气。

  又有一回,关羽被吴国的马忠擒获,马忠押着关羽来见孙权。孙权劝关羽投降,但关于不但不听,还大骂道:“我与皇叔桃园结义,立誓铺佐汉室,怎能与你等反贼为伍!今日误中奸计,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没办法,只好命令将关羽推出去斩首。

  关羽是多么有义气啊。关羽就是因为诚心诚意地为蜀国效劳,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要是有多一点像关羽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

  《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最近,趁着放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全书贯穿的各种打仗场面很有趣,其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说的是吕布很强悍,张飞打不过他,结果叫来了他的兄弟,关羽和刘备,一起打群架,结果还是没打赢。吕布太厉害了。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诸葛亮,爸爸告诉我,诸葛亮是个“法西斯”,在他的.国家实行军国主义,就像当年的日本鬼子东条英机,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他的一生,都是在侵略别人,制造战争。

  《三国演义》太深了,很多地方我都没看懂,我决定有时间再看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9

  说起三国,大家都会想到魏、蜀、吴。接着想到曹操、刘备、孙权。最后想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罗贯中的.这部小说《三国演义》,乃是中国文化史上璀璨的宝典,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问我魏、蜀、吴,我最喜欢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魏,”原因很简单,因为最终“魏”统一天下。

  如果你在问我,曹操、刘备、孙权,我最喜欢谁,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说:“曹操,”说起曹操,可是臭名远扬,什么“白脸奸臣,什么”奸雄,“他要是不奸,能称王么?何况他儿子曹丕更奸。其余什么刘备孙权,还不是靠诸葛亮和靠遗产?

  这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你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刮骨,对连打针都觉得要疼死的我们,对于关大老爷所承受的刮骨之痛恐怕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但关公却眼睁睁的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的`承受下来,可见他那钢铁般的意志与精神,让人由衷的敬佩,同时忍不住长叹:“好一个英雄好汉!”不愧大丈夫之称,亦未辱没了他的傲气。常听别人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我要以他为榜样,锻炼自己的意志,做一个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人!

  有人说《三国演义》就是中国人的生活,只要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这些英雄故事和历史风云都将会继续传颂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足智多谋的无尽魅力,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了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掌握话语权,也才能掌握未来。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三国演义读后感段落四

  故事中我认识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望梅止渴的曹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孙权……我最喜欢的人还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蜀军的主要人物。最主要的情节是空城计:说司马懿引军十五万,攻西城,西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诸葛亮传令把旌旗藏起来,四座城门打开,每个门派二十个军士扮成老百姓,打扫城门,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一看觉得有古怪,就下令撤退。诸葛亮转危为安真乃神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很多英雄侠士,做了很多事…有的事让我悲伤,有的事让我欢喜………所以,我把各个英雄的外貌、性格做了以下分析…

  我觉得刘备长得很丑…双耳过肩,双手过膝…而且他还很自私自利,我们老师还常说刘备是长跑加短跑健将呢…

  我觉得张飞五大三粗、大手大脚的`…长得满脸横肉,说话粗声粗气,对手下很暴躁…胡子长得满脸都是,满脸都是,像一个长毛怪…

  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头脑聪明,四肢部发达的人,诸葛亮还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比如在渡泸水的时候孟获要杀人头祭河神,河水才会退下来,诸葛亮不要杀人,于是就把揉的面里包肉,在外刻上人头的样子…

  我觉得生活在战争时期的人命很苦,我太同情他们了,当然打仗的人更苦…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啊!我终于将这本《三国演义》读完勒!

  你看作者善于通过三国演义之间政治,军事,外交……多错层次多方面滴角度,把历史地各种战斗地经验和智慧,形象地表现出来。如赤壁之战的宏大场面中,作者始终将表现的重心置于大战前,从舌战群儒,草船借剑,蒋干盗书到打黄盖,借东风,放曹操浓墨重彩滴描绘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等人敌我,友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剧烈冲突,集中刻画勒众多人物形象滴诸多方面。

  《三国演义》的叙事,起自汉灵帝建宁2年【169】年4月。描写了的是在割据的年代,战乱的.社会,群雄逐鹿,巍,蜀,吴3国足鼎立局面形成,这3国在不断互相争斗、终于3归1变成普国一统天下的历史进度课程!

  说道《三国演义》丫,我可是3天3夜也讲不完!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三国演义里,曹操是我最佩服的。刘备虽然为了凸显自己的仁义而被写成奸雄,但他的军事能力并没有被抹去。他在东征西征期间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长达数年,连少数民族也向他投降。他是三国中最有才华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的晋国可以一统天下,所以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对人才的渴求也是一个值得曹操欣赏的地方!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按封建美德和家族成员高低来任用官员的标准,提出了用人唯才的政策。公元210年春,他发布了《求才令》。曹操从号令开始就总结了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君主没有一个没有得到智者和他一起治理天下,得到的智者往往也没有走出巷子。这绝不是一个机会,而是当权者寻求和拜访的机会。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是求才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身边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找到那些因为出身不好而被埋没的人才并推荐,只要有才能就重用。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寒假里我阅读了许多的书,有:《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我最爱看的`《三国演义》,因为它深入描绘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里面还有好多小故事: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刘玄德三顾茅庐、周瑜火烧赤壁、孔明挥泪斩马谡……

  我最爱看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话说一天刘备准备好礼物,同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来帮助他,来到诸葛亮家,一个童子出来开门,刘备问:“诸葛亮在家吗?”童子说:“先生一大早就出去了。”刘备失望的回去了。第二天,刘备再次去请诸葛亮,然而,刘备再次失望而归。第三天,刘备又去请诸葛亮,诸葛亮见刘备态度诚恳,非常感动,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这个故事很好听吧,它还告诉我们做事要像刘备一样态度诚恳,有耐心!

  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并且我们还能收获不少呢!大家也去看看这本书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09-20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后感04-29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07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2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3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4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1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9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0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0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