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3-08-15 20:52: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毛主席的.事,表现了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如毛主席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毛主席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毛主席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央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央主要领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我读到了,书中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周恩来先后就读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的忠诚于党国。我读到了四十岁的毛泽东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程。

  他们,虽然出生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韧,勇敢顽强,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充满格斗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国家而战。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铸造今天的辉煌。

  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中国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色照耀中国》中,作者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善良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同时,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读这本书,我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生平经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付出的艰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知道了“红小鬼”,我又为那些经历战争和被白军剥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红星照耀中国》真切地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

  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对当年的战争一知半解;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引用书中“中文重译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话:“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在即将上初二的暑假中,我与埃斯加·斯诺一起走过这条雄伟的红色之路。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作者埃斯加·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红色区域,成为了第一个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斯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日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红色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手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多位红军将领: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颇具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感受到伟大的英雄壮举,从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红色精神在不断地传承中获得永生。

  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共产党就似一颗红星,永远照耀着中华大地!红军长征精神永存在!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这两天,我和同学们在班里上了两节网课,这个网课并非是老师直播线上教课,而是看视频讲解。

  我们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为了巩固读后感悟和所获知识,老师就找了两个讲解视频让我们看。(有同学认为这没有必要,但我比较赞同。下面,让我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阅读理解吧!

  这本《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诺,此书描述了斯诺到中国目睹了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他的采访时间由1936年6月一10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访问,受访的人数有几百人,记录了十几本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日记,并拍摄了几十卷胶卷照片,真是太兢兢业业了。

  就在采访后一年,也就是1937年10月,斯诺所写地《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了,这本书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各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使西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我认为此书所描写的红军队是一支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纪律平明、英勇无畏的队伍。读了这本《红星照耀中国》,我看到了共产党领袖的非凡魅力;他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们智慧非凡,敢为人先;他们胸襟宽广,大公无私;他们坚毅执着,百折不挠。

  我希望这本书被更多的青年学者所阅读,传承红色精神,谱写华夏新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合上书,闭上眼,八十五多年前那位异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巨作《红星照耀中国》,把我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那一段惊人的行走,仍历历在目……

  大渡河上,红军战士在铁索上艰难地爬行。枪林弹雨中,不断有战士中弹跌落,湍急的河面上翻滚着红色的波浪。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胆寒,前进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打通这条生死通道,把红旗插到对岸,让它高高飘扬。那些即便经历险境,也从未动摇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尚心灵,我们不能忘记!

  莽莽草原,永远有无尽的危险。黑暗中,不起眼的沼泽地瞬间就吞噬掉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草丛中,一支利箭刹那间就射穿战士的咽喉。这条路上,不断有战友倒下就不再起来。尽管如此,依然有激昂的战歌响起,激励着战士们相互帮扶,一路向前。团结就是力量,当所有力量汇聚在一起所创造的奇迹,我们不能忘记!

  茫茫雪山,风裹着雪粒怒号着,向衣衫褴褛的战士们扑去。没有食物,就吃草根、皮带、鞋帮子;没有水,就把雪团子往嘴里塞;没有路,他们就斫下长长的竹竿,放在弯弯曲曲的没过腰身的泥水中,铺成过道。没有什么能阻止红军前行的道路,困难不能,敌人也不能!于逆境中拼搏,无畏艰难险阻也要达到目标,这样不屈的灵魂,我们不能忘记!

  《红星照耀中国》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身而出。

  那些在烈火中永生的人,我们要记在心里;那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更加珍惜;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也要像他们一样,坚定地回答:我在!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有个叫斯诺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怀揣对中国革命的无数问题,为探索红军真实情况进入苏区并实事求是地进行了采访记录,这样的中国给他以强大震撼。而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同样也是巨大的。

  在文章开始,斯诺提出了问题,同样也是我所疑惑的。

  “那一些战士们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厉害,那么勇敢。他们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运动的革命根据是什么呢?究竟是怎样的希望,怎样的目标,怎样的梦想,让他们成为顽强到难以置信地步的战士的呢?”我从质疑到明白到感动。首先我跟随作者来到了延安,遇到了鼎鼎大名的周恩来,从他那说话的口气中,深切地感受到它是一个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细心热情的人,他还那么博学多才,作战策划之时,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我认识的主席毛泽东,他是具有丰富才华与具备多样性知识的博学人物,他那农民质朴率真的性格,富有生动的幽默风趣让人更易接近,然而他却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正是他们这些红星拯救了中国。他们共产主义信念是无比的'坚定,他们拯救被压迫的人民,他们大无畏的胸怀让敌人无比畏惧,他们永不言败,战无不胜。

  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称呼少年先锋队员时用的小鬼这个词,它充满着感情色彩,让同志的关系更为融洽,反而映衬着红军们的伟大。这些队员不仅是一群清纯的青少年,更是一群年轻的中国红星,他们来到了保安,坚持奋斗,继承红军精神,他们不就是我们吗?

  我们要传承宝贵的红军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坚韧勇敢,知道自己来的初心,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近日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看到了一位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后,那颗许久不被想起的,早已蒙上了灰尘的红星,在我的心里,突然发光发亮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摸着那一张张薄薄的纸,去想象当时那般暗无天日的生活。可在此事中,我却不自觉地跟着一双无形的大手走进了书中,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跟随着埃德加·斯诺的步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毛泽东。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所以成为书记、主席后,才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读书。但我错了。原来,从小就爱看书,并且上学习字,自己赶去离家50里的地方,只为念到书,只为获得更多的知识。他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听信别人的谗言。更令我欣赏他的是:他很谦虚。在谈论自己时,他不自觉地就谈论到了他的'好战友,总是将自己置于一个集体中,不骄不躁,平易近人,让人感觉非常的亲切。不只是我们的啊!从上到下,从总司令朱德,又到彭德怀,还有张学良,再到那些不知姓名的士兵……他们谁不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谁不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谁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都是。他们闯过了一道道险关;他们受伤时咬紧牙关;他们永远都将伤口留给自己,笑脸迎给我们。那时的红星十分耀眼,夺目;今日的红星更加夺目,更加美丽!这是美国人眼中的红军,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今日的我们,一定要守护我们的红星,呵护好我们的中国!红星,是什么?我想,是先烈们的鲜血吧。请记住这样一句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

  生命旅程,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解。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构成了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歌功颂德,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真相,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尤其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奔赴中国战场)。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因为这是一个有理想的政党。

  而共产党是人民的队伍,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解放,支持独立的道路上,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遗忘及背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完成了对“红色中国”的实地考察,并将自己在苏维埃中国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个人简介记录了下来,著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在1936年,即国共双方之间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斯诺孤身一人来到了中国。他穿过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包围,跨过长江,来到苏维埃地区去寻找红色中国。

  书中的斯诺以第一人称所记述的东西,全都是当时苏维埃中国的实况。而且他是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看“红色中国”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书中的内容要比其他书籍更加真实与可靠。

  在斯诺看来,“红色中国”有两点过人之处。一是军队,二是政治。当我观看外国电影的冲锋战时,可以看到大多是士官拔出指挥刀,大喊着让士兵们冲锋,而他自己却让待在阵地。但是当我在看抗日电影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士官们喊:“弟兄们,跟我上!”然后就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过去与敌人近身肉搏。这一点可以体现中国红军的'勇猛以及团结一致,所以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

  说到红军,那就不得不讲一下长征了。这本书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红军很有号召力。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有人民拥护并支持他们。就算到少数民族的地区也是如此。虽然当地的人民并不知道红军是怎样的一支队伍,但他们还是从心底认同苏维埃政府,支持中国红军。所以红军每过一个村庄,兵力和物资都有一定程度的补充。人民拥护共产党,红军保护人民,就是这样。这足以证明红军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和感召力。同时,他也表明了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爱人民,所以人民拥护他们。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习中国共产党,以后报效国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6-15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4-0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07-27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03-0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篇02-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02-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篇02-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篇04-2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篇02-2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