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

时间:2023-04-02 16:39: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国学经典》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国学经典》有感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 1

  诵读国学既使我们这些小学生了解了我国的经典文化,又弘扬了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学校,在每一学期的寒、暑假,都会举行“国学诵读活动”

  我们五年级,诵读的`是《国学》(又称《老子》、《道德经》)学校要求诵读到第12课就可以当上“小状元”我为了想名副其实的当上小状元。在假期,我看着原文与译文慢慢的背诵与理解,终于在这假期的一个月中诵读完了这12篇课文……

  我经过好几个学期的背诵与理解,终于一次又一次的当上了小状元,大家知道吗?当上小状元是多么的光荣!也是多么的有收获,既背诵了国学,又得到了这个荣誉的称号,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诵读《国学》能知我国经典文化、能扬民族精神常识、能品《国学》妙韵味!

  真是受益匪浅,所以,大家在寒、暑假期间,要多背诵国学哟!

读《国学经典》有感 2

  读完《国学教育读本》后,我惊奇地发现,几千年来,古今人们的思想竟然如此相融相通。

  其中,我觉得“仁爱”才是国学精神的精髓,它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精神需求。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仁爱”的呼唤更加强烈。

  《论语》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意思是: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他人”,即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而在当今社会上,是不是处处有仁爱呢?

  清洁工人辛苦地打扫卫生,有些人却视而不见,随手乱丢垃圾。他们是否想过清洁工人的感受呢?他们尊重别人的劳动了吗?他们做到“仁爱”了吗?在新闻里,老人摔倒无人扶、小孩被撞伤无人管的事件频出,一些人怕帮助他人自己反被诬陷,就选择冷漠、逃避,这样做是“仁爱”吗?难怪有人忧虑:仁爱,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吗?

  不!仁爱不会渐行渐远,因为“仁爱”的思想绵延了两千多年,它是真善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精粹,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仁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具有永恒的光芒,我们这一代人将把它发扬光大。

  我班的李鸿同学就是一个富有仁爱之心的人。他背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刘同宇同学上学,坚持了两年,被同学们称为“最美好同桌”。无独有偶,行知中学九(2)班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先进集体。“小胖子”葛飞的成绩很好,然而,他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只能长期坐在轮椅上。三年来,他全靠全班同学的照顾,才得以顺利上学。

  可见,仁爱就在我们身边。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家里,我们要关心父母和亲人;在学校中,我们要关心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我们要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爱就会生根发芽,爱就会开花结果。

读《国学经典》有感 3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小时候就常听长辈谈论,当时家庭条件不允许,只能从长辈的口中知道《百家姓》中前几个姓氏,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 “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姓氏分类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第十三种:少数民族汉改姓氏。第十四种: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第十五种: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第十六种:容易读错的姓氏。

  从《百家姓》里还有一首四字一句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

读《国学经典》有感 4

  国学充满了美,里面有优良的品行得到我们学习,有充满趣味的美食文化可以品味,也有有趣的文字谜语等都体现出国学的美。

  在国学里我知道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当有我惹父母生气了,我会自己大声背给父母听,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开心一笑。这就是国学教给我的要做一个有美德的孩子。

  国学里有对美食的描写,在节目里我看到了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爱吃,在他的诗歌里把螃蟹写成了“横行介士”“无肠公子”多么有趣又得体的名字呀!我学到了古代文人这样有趣的.表达,也看到了他们对美食文化的热爱,作为一个小吃货,在吃的同时我也应该向古人学习真心的投入自己的情感。吃也能吃出一种饮食文化。妈妈说这也是对生活的爱。

  国学里面的文字游戏也很有趣,一个“日”字居然有那么多的猜法,连对话都是用谜底,我最爱猜谜语了,这个节目立刻更吸引了我,国学的魅力真的很大,在里面王安石和王吉普的对话,用的是一个字谜,表达出的文字却是不同的,真的很有趣,更激发了我对字谜的兴趣。

  在里面我还了解了很多节日的风俗,从古到现在,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传统,体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还有激励我们学习的人物,让我们怎样去做一个有美德有理想的学生。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去传承国学里面美好的一切。

读《国学经典》有感 5

  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读《国学经典》有感 6

  《中庸》一颗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的明珠。《中庸》,一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宝典;《中庸》,一本让人如获至宝的书籍。而我因为国学知识竞赛,有幸欣赏了此书。

  “中庸”——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便是“执中”之意。但是,在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之时的平静情绪就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它还教育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人的.规范——“五大道”(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和“三达德”(智、仁、勇)……它使人读过后,回味无穷,细细体会,就又会有一番新的理解,这真可谓是“温故而知新”呀!它让我们有了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气魄和胸襟。

  不仅仅是这样的,它还修养我的人性。

  一天,我回到教室,看见一个同学从我的桌边走过,我的铅笔盒被他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地上,只听见“叮当”一声,破了。我见了,正想冲过去发作,但想到了最近正在读的中庸,我的心头,似乎有甘露浇灭了怒火。我毅然走过去,把铅笔盒捡起来。给了一个灿烂的微笑……从那以后,我和他成了一对最好的朋友。

  《中庸》,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护照;《中庸》,中国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庸》,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做人,一定要做一个“中庸”的之人!

读《国学经典》有感 7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国学经典》,从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出则孝,入则悌。”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么要怎样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强调孝的关键,在于和颜悦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有好东西要先给父母品尝。身为人子“父母在,不远游。”孝顺父母的思想在《弟子规》及其他国学中均有体现,古人也有很多孝顺父母的典范,如:为父温席的黄香,“卧冰求鲤”的王祥。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与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会以先人为楷模,不断改进自己。

  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意思是,世界万物都以诚为信,为本,不诚者就失去了万物。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的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的'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得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财富—诚信。“正因为他的诚信,生意才会做得风生水起,可见诚信于人是多么的重要了!

  《国学经典》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为人为子的道理。我觉得: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快,可人们的人文素质却每况愈下,让人担忧。而正掀起的《国学经典》学习热潮用又让国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拥有崭新的明天!

读《国学经典》有感 8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新学期以来,我们开设了国学经典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弟子规》的内容,而这本书传承着历史文化。

  书中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学会了很多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孝道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孝道的故事。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无微不至,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我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温和而又关切地说“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的那一丝丝银发。

  让我们用心去体悟亲情,感恩父母吧,愿天下的所有父母都能健康长寿,平安快乐的生活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 9

  《中华五千年》是一本介绍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的优秀读物。

  这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姜太公钓鱼,大禹治水,荆轲刺秦,商鞅南门立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在孟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对孟子的教育。孟子小时候住在一块墓地旁边。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孟子耳濡目染,天天看到人们下葬逝去的亲人,便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模仿人们下葬时的场景。这一切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认为这样不利于孟子的教育。便搬家了,搬到了一个市场旁边。但这次孟子却模仿市场里的商人和小伙伴们做起了买卖的游戏。无奈之下,孟母再次搬家,这次搬到了一所学府旁边。这回孟子开始认真地进行学习了。最终,孟子成为了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母对孟子教育的重视。即使在21世纪,父母依旧要重视子女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更是要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这样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从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以及华夏民族勤劳、勇敢、睿智、谦恭的民族精神。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机会,努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

读《国学经典》有感 10

  《国学经典诵读》是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今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厚。就像是用这本书,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一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孝”。

  以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就像《不听话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妈妈和蔼的跟我说话,可是我却以不耐烦的态度回绝她。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间里静静的写作业,妈妈推开我的房门,端水来给我喝。妈妈对我说:“月月,喝点水吧,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写。”我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不行,我还没写完作业呢!等一会儿再喝,你先出去!”妈妈一边不知所措一边离开了。妈妈走了,我还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写作业吗?”说完,指了指门外的妈妈,继续埋头学习。突然,我有点饿了,我大声的对奶奶说:“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奶奶没有动静,我再一次重复了我说的话,连叫了3 次“妈妈”,可依旧没有动静,我不得不离开板凳,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还是在看电视,还是不理我,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在我说大约100 遍“妈妈”的时候,招架不住,说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说完,妈妈给我做饭的了。顿时,我恍然大悟。

  这件事告诉我要怎么尽孝,这件事我觉得我做的一点都不好,通过这本书《国学经典诵读》里的“孝经”,我懂得了孝是怎样写的。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孝经译注孔子说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 ∶ “ 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

  孔子说∶“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

读《国学经典》有感 11

  我熟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它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也就是说: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曾子杀猪》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儿子也闹着要去,她就哄儿子要听话,回来给他杀猪吃。当她回来时,曾子当真要杀猪。可她上前制止,说是骗儿子的。曾子就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向父母学,今天你欺骗他,以后他就不相信你了。”曾子杀了猪,给儿子煮肉吃。

  在我的家里,也有这样的故事。记得二年级的期末时,妈妈答应我,只要我专专心心做事,认认真真学习,考好了就给我买全套《笑猫日记》和我喜爱的玩具。当成绩单拿下来时,妈妈毫不犹豫就实现了我的愿望。

  在学校里,我借了课外书来看,到了该还时,如果看完了,按时归还;如果没看完,我一定会去申请再延长几天,看完后立即归还。

  现在,我身在学习部,身为老师的助手,光信用还不够,还应该多一份信任。每天不但要把学习功课做好,还要把班上该做的事做好,才能获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徙目立信》的故事就是我最好的学习例子。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共同努力吧!你帮我,我帮你,心灵诚,品行美!

  读《国学经典》有感7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读《国学经典》有感 12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当我把第一单元读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

  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4、把洗完脸的水用来冲马桶。

  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

  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

  3、我的舞蹈跳得很,还获得了证书。

  4、我很守时,上学,集会从不迟到。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有感 13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开书,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

  《国学经典诵读》你们读过吗?这本书精选了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典中的精美华章,这里有最美的古典诗词……

  读完了《国学经典诵读》,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为人处事;让我知道了要珍惜时光,让我明白了要努力学习……《国学经典诵读》中,每一句话都蕴藏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细细地去品味,总能从其中悟出一个道理来。

  其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了我们:自己每天是否多次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的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呢。——你答应过别人要做的事,是否完成呢。老师传授给你的知识是否想过,复习过。

  曾子说过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中。现在我知道了,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答应过别人的事要尽心竭力的完成。与朋友交往要信守诚诺。

  同学们,学不可以已。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让我们一起读圣贤书,与圣贤为伴。与经典同行,做有道德的人。

  读国学有感13

  作为炎黄子孙,我挑一盏蜡黄的灯,拂去粒粒纤尘,骄傲地翻开德的'典籍,追根溯源,如数家珍。走进先贤的世界,我昂起头,当之无愧的纵情歌颂着……

  中国是德的国度,是德的故乡。五千年了,我依然爱这土地,爱这历史悠悠的烟云,爱这亘古不变的美德与情怀。

  人生在世,何以安身立命?一技在身不如一个“德”字。德,便是安身立命的堡垒。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宁,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存。中华十德即“忠、孝、仁、智、信、礼、义、勤、勇、廉”。

  孔融让梨、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小小年纪便用行动诠释了“礼”的内涵。没有粮食,便挖鼠洞食草籽,渴了,便啮雪止渴;冷了,便以羊毛取暖;累了,便抚摸着汉朝旄节,告诉自己“忠”是什么,并肯用19年时光去实践。与苏武同行,我找到了“忠”的真谛。

  要论重情重义,那非关羽莫属。自年轻时投奔刘备,对刘备便极其忠诚,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复归刘备。他七尺男儿,满腔热血,手挥青龙偃月刀书写“义”的经典传奇。与他同时期的军师诸葛亮也是一代英杰,他是神仙的化身,是智慧的帷幄者,是忠诚的代言人。

  郭子仪注重修养身心,有勇有谋,在宦官专权、互相倾轧的唐王朝内部,他文武双全、忠君爱国、赤胆忠心、处处以大局为重,对人对事忍辱负重,素淡谦恭、居功不傲。他的德行与素养是“君子”二字最美的注脚。

  桃李满天下的孔子周游列国,讲求仁政;千古仁君赵祯也是一代“勤”的典范,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汉文帝刘恒曾亲尝汤药,以孝心感化天下人;宋词大家晏殊诚实中直,足以流传千古……

  中华五千年,名不虚传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温润如玉的君子,他们知礼仪、懂文明、重修养、以德立命、以国立心,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真男儿!他们追根溯源、破旧立新,将深爱的已融入血液的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连绵成我们的血脉,铸造出我们的铮铮铁骨。他们是有根的真正中国人!

  13亿华夏儿女的德行与情怀结成火红的中国结,高高地挂在天空之中,日月同辉。

读《国学经典》有感 14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现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了!”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知道了,一会就来。”接着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国学是我们中

  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读《国学经典》有感 15

  "国学"一词能让人想到的是深奥高深以及敬而远之,而一想到"国学"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儒家的孔子、孟子之学说,以及道家的老子、庄子的学说。而《国学的天空》这本书讲的就是儒家的孔子的真诚、孟子的向善,道家的老子的智慧、庄子的逍遥。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讲述,而我所要讲述的只是其中的几个让我感受颇深的分点。

  首先是孔子的真诚,孔子是我们最耳熟能详、最熟悉的国学巨人。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所教授的是什么呢?孔子的智慧又体现在哪?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重视知识和教育,给予理性思维极高的评价。"真诚"一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无数次说要待人真诚,但是真诚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书中提到真诚的最高目标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并且说这是人类生命的最高价值,如此便可见要真正做到真诚的难度了。

  在谈孔子的真诚时,有一点谈的是珍惜时间的,这大概算是十分常见的话题了。但在看到其中提到的浪费时间的两种情况时,我感觉很有意思。浪费时间的两种情况,一是无聊,二是一群人在一起说无关道义的话,卖弄小聪明。第一点无聊我感觉这是十分有道理的,无聊便是在那里发呆什么也不做,或者说什么也不想做,白白的虚度了时光。现实生活里我们不就是这样的吗?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不会去想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有什么能做,我们要做什么,而是坐在那里放空自己,在那里希望时间飞快的流逝,感觉在等一个节点,等过了那个节点我们就不会无聊,有事可做了。然而,在那里发呆的.时间其实也可以做这些事情,但是却让我们白白的虚度了。我们的生活中不应该出现无聊,所谓无聊,只是我们不想去干什么,当我们无聊时,我觉得我们可以去仔细的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干什么,(fsir)尤其是现在的我们,我们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我们即将面对的是高考,我们没有权利去无聊。而第二点现在也是很常见的,经常可以看到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开玩笑,或者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就是那样也能聊上两三个小时。而在这两三个小时之中所谈的内容,我们可以谈完就忘,这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那些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只是说些什么让时间过得快些。

  然后就是"诲人不倦"这个词了,书中说这个词可以用于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上级对下级或者是同仁之间。我觉得这个解释很新颖,但又觉得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只是我没有去想过罢了,因为我一直以都觉得"诲人不倦"应该使用于老师对于学生的,却没有想过这个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还有同仁之间。然而现在仔细想想觉得的确如此,父母在我们出生之后便开始教我们说话、走路、做人,他们一直耐心的教导不会不耐烦、甩脸色,反而是我们,我们将他们的教导不当一回事,对他们甩脸色。而上级对下级,上级在教导下级做事情时,也会十分有耐心、真诚的教导下级如何去做好事情。而同仁之间互相帮助,也是很常见了,比如说在我们班上,大家互相请教题目的时候,教导的同学大多会十分有耐心的教请教的同学写题目。

  有一个小标十分吸引人,这个小标是"老师帮不上忙",这其中提到了老师教不的两种学生,一种是自己不愿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人,第二种是乡愿。第一种很容易理解,老师遇到了这种学生那也是真的十分头疼,教也教不进去。第二种"乡愿"是什么意思呢?乡愿是伤害道德的人,是一般所谓的好好先生,乡愿是不真诚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这样的人油盐不进,也是很让人苦恼的了。

  真诚倒真的是一样十分重要的东西,一辈子都不真诚,一直在演戏、作秀长此以往,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脸上一直戴着面具,面具后面的脸也许自己都不认识了,自己脸上带了多少层面具也不记得了。脸上带着面具不管做什么表情都是有些僵硬的,就是因为这种僵硬不真诚的人也只能交到不真诚的朋友。向人请教需要真诚,不然顶着一副虚假的面孔谁愿意真的教你呢?与人交友需要真诚,谁也不愿意交一个心怀不轨的朋友。

  接下便是自我修养,孔子完全没有四种毛病,就是:他不凭空猜测,他不坚持己见,他不顽固拘泥,他不自我膨胀。而这在现在是十分难得的,因为我们总是会在了解到事实真相前,不自觉地去凭空想象猜测这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有时会在与他人争辩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哪怕自己的意见是错误的,也不会去相信他人、不会去了解他人的想法、解释;有一些人也会十分顽固地拘泥于一种思想,不去接受新的思想,将自己藏在一个圈子里不去接触外界;而自我膨胀是很常见的,有些人因为一点成就,甚至没有成就只是自己的臆想,也会沾沾自喜感觉自己最厉害,这时若有人再去吹捧,那就更了不得了。而孔子却完全没有这四种毛病,也怪不得有着"圣人"之名了。

  而"孝敬父母"这是一个不能熟悉的话题啦,但在《国学的天空》之中给出的解释却是十分吸引人。它首先提出的是孝出于天性,它说孝是我们生就有的,我们天生就有着孝的特性。而且书中提到了如何去孝顺父母,它所说的并不是愚孝,而是仔细地列出了三点:第一内心感受要真诚,第二对方期许要沟通,第三遵守社会规范。有一些人对于父母是敷衍,他们不在乎父母想什么,他们只在乎自己,他们就算是所谓的孝顺父母也只是表面上,心里也许并不那么孝顺;而有一些人他们从不与父母交流;还有一些人是愚孝,他们不管父母说的是否正确都会去遵守;这些都是要不得的。书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那就是"孝与健康"书中的健康并不是父母的健康,而是子女的健康。我们一直觉得孝顺父母便是要让父母身体健康,但是子女们身体健康也是对父母的孝顺,因为父母他们总是会担心的子女,子女身体有一点儿什么问题父母都会十分担心,而不让父母们操心自己的身体,这也算是一种孝顺了。法与情这倒是从古至今十分有争议的话题了,而本书中提到儒家的观点是你要出于内心的情感保护父母亲,但是如果法律判父母亲有罪,也不用抗拒,做错事应该负责任,这才是正确合理的态度。也许不用"大义灭亲,法不容情",也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也是一个好方法。

  这本《国学的天空》读完让人受益无穷,书中内容十分详尽而我所写下的只是书中的一点点内容。好的书需要人反复诵读,闲暇之于这本书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读《国学经典》有感 】相关文章: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4

读国学有感04-04

读《国学·诗经》有感01-04

读《国学经典诵读》有感04-02

读国学经典有感15篇04-04

读《国学经典》有感15篇04-04

读国学经典有感(15篇)04-04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07-08

国学读书心得04-0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