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时间:2023-03-21 16:03: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

  这几天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才发现自己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窍不通。虽然看不懂,但从这本只有300页的书中,我感觉到了中国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历史的发展脉络。

  冯在书中讲述了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哲学的东西真的很难理解啊但是,他的这本书已经很容易理解了。是我见过的哲学书中最好读的。

  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一直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我们可能知道中国哲学的重要性。

  从这本书中了解八卦的由来,各思想学派的发展历史,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哲学的精神,儒家文化为什么在中国有这样的地位,自我感觉各家的思想是相互吸收和参考的历史,哲学是否全部形成,哲学可能是这样。我认为任何时代的思想都会受到自己所处时代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尤其是物质方面的条件,经济基础决定高层建筑。哲学思想在经济发展中也有意无意地随着发展。

  书中也讲到了一些东方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区别,毕竟两者的物质、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基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自然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都是人类优秀文明的一部分,只有将两者优秀的成分结合起来才能利用,正如书中所说的中过哲学上负的方法与西方哲学正的方法相结合,才能产生未来的哲学。

  自己完全没有水平,但幻想着抛砖引玉的效果!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也许当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时,我会感觉到一些东西!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

  在朋友圈都在刷屏世界杯的时候,我看完了这本书,两遍。

  作者冯友兰先生出现在《无问西东》片尾的彩蛋里,绝对的大师级人物,不仅是哲学史家,本人更是一名哲学家。1935年写作完成两卷本巨著《中国哲学史》,1946-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英文讲稿由他的学生布德整理成书,就是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

  从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也只有大师做得到。本书一半的篇幅在讲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灿烂的黄金时代。从汉代起主要是儒道,外来的`佛教,禅宗的起源,以及儒道的复兴,虽然名家迭出,却远没有先秦时期那样迷人。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价值,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因此,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也许我们平日并不会思考哲学问题,但知晓了老祖宗们在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就明白了我为什么是我,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是这样的民族,那都是因为中国哲学的基因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血液里,使我们带着一脉相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释这个世界,去寻找关于一切的答案。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

  哲学这个词看起来很深奥,但,在我再读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逐渐领悟原本模糊的概念或观点。哲学和思想是相关联的,它们都与人类思维有关,相互衍生又相互丰富,但二者并不等同:

  1、哲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属于学术;而思想是人类脑海中的一种意识,属于行为。所以,先有思想,再有哲学。

  2、它们涉及的`范围也不同。哲学家关心的是真理、逻辑等,而思想家关注社会、哲学、人伦、道德等各个方面。

  3、把思想相同的(至少相类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找到他们共同思想上的特点,继而形成一门学术,如儒家、墨家等,就叫中国哲学。

  4、再通俗一点,哲学家一般是思想家,但思想家不一定是哲学家。

  哲学的本质和思想也有关联。以书中的一句话为例“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这句话从某个角度而言意味着哲学是思想的思想。

  正是因为思想包含哲学,所以哲学家们能有不同表达自己思想特点的方法。这也是书中第一章第三点所讲到的。有用比喻表述思想的,也有用格言表述思想的,还有用事例表述思想的。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各位哲学家们都是为了能用各自的方法说明道理,把思想传播给后人,让他们对此加以思考。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

  先哲中很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人与世界的连接感,也就是宇宙心。小时候读的时候不懂,现在慢慢有一点感悟,记录下来。

  基因、文化本身的连接

  从基因角度,人对自己的同类同胞,更容易有一种一体感。所以我们看到“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直接就能把自己代入。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龙的传人”这种富有中华神话色彩的词语也能抓住人心。

  共情的激发

  自然界有很多景色,能激发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小时候学的古诗往往一下子就浮现出来……在水边看月亮想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一场聚会后会唏嘘“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睹物思人时想到“亭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在这些时候我们都和古人对话了。

  天地之间,这情非我独有,有人陪我或者我陪着他感同身受。

  时间、空间的连接与想象

  这种感觉往往是看一些艺术作品带来的感受。比如《无问东西》把几个跨越时间的故事通过人的关系串联起来,你是我的延续。《寻梦幻游记》“死亡并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一些油画或是小说,比如圣殇,活着,描绘战争,一眼让人感受到了痛苦,于是更珍惜如今的和平。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03-10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02-21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02-28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02-23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5篇02-22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5篇)02-22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通用5篇)08-17

哲学的句子11-27

很哲学的句子11-1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