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子部>杂家>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时间:2020-12-09 16:48:59 了凡四训 我要投稿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5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1

  了凡四训不得了,启发很大,教人行善。

  其余的感触就不说,就单单说立命这件事。造命的权,固然在天;立命的权,仍是在我,只有我们肯努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我接洽到了seo赚钱模式,发现破命之说跟seo赚钱的模式有着很大的类似性。

  seo呢,你首先选好你要做什么产品,什么词,这是第一步,定位。第二步就是去建网站,天天更新文章,外链做优化。等时光到了,取得了良好排名之后,实现盈利。

  而立命呢,你首先许下宿愿,许下命,这是第一步,立命。第二步就是每天去行善,多做善事,等功德积够了,你所盼望的命,天然可能实现。

  以了凡的观点,行善积德,是立命的方式。假如说,我们相信了凡所说,那项转变运气的,就去行善积德吧,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我们这一辈的父母们大多都相信命运数理,他们初一十五拜神礼佛,愈甚者逢三六九都拜神礼佛。都是为了子女们积德。子女们这一辈大都相信无神论且不说,不积阴德也不说,就是千万不要总是去积恶,把父母们辛辛劳苦为你求来积来的善德都抵过掉了。

  我们家是逢三六九拜神的,我妈说过,在以前,你们小的时候,我只是初一十五有拜神明,但是当初,儿女们都出去外面了,我就开端逢三六九也拜神念心了。不外我妈也很愉快,由于还真的,有多事件都是心想事成的。

  我呢,我个人,从小到大,你们也晓得,咱们这一辈是在新中国的无神论下长大的,从小就崇尚西方,不相信有鬼神之说。但是,越长大,我是越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听过了太多的事,不禁你不相信,而且,你会发明,年纪越大的人越信任这种货色。我是属于相信型的,然而与孔夫子一道的立场,敬而远之。

  同样那句话,如果你见过我所见过的,听过我说听过的,经历过我所阅历的,你就会批准我的观点。所以不要妄加批驳。

  《了凡四训》读后感2

  我是从7月份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的,这本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它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份的内容。目前,我所在的组学了前三个内容,积善之方还在学习之中,尚未读完。

  前言部分介绍这本书是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所以从中认识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赞叹的。还让我懂得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以及改变命的方法,命运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的。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从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纯净。善良,不起丝毫的妄念,顺从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不管在心里种什么种子,都可以开花结果。我想把福德种在心里,把宽容种在心里,把慈悲种在心里。在工作当中,要经常检讨自己,当工作犯错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开花结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学习这本书,并按照古圣先贤地教育理论来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美好。

  《了凡四训》读后感3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人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动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渐渐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错事,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毕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误,可能就是我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后只会贻害自己。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的慎独。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监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监督,排除了别人发现的可能,这种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必需要有一颗敬畏的心。

  发勇心则是教导我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易经同样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于我们这些在俗世学佛的人一定要认真践行《了凡四训》所说的金玉良言,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远离颠倒梦想,证悟菩提。

  愿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早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证得佛果。

  《了凡四训》读后感4

  读了知过,认识了知过,那我就谈谈我的感想,知过有知道过去的意思,往深了里讲还有一点,就是知道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换个角度可以说,知过等于反思。在了凡四训里云谷禅师问了凡,你应不应该有儿子?了凡回答,不应该。在古时候生儿子是很重要,光宗耀祖就够这个,现在了凡回答了不要,就说明他首先很诚实。

  其实他能充分的了解自己的错误,并能详细的把每一点列举出来这需要勇气,而了凡就具备了这一点,这为他的将来成就奠定了基础,也为改命划下了起点。其实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了凡的那些错误并不是很大的错误,但了凡却很重视它们,现在我就一一列举说明。一开始他先说了自己福薄,不是当官的料,因为当官不是给自己当的,是给千千万万百姓当的,所以心胸要开阔。然后他讲了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这句话是说性情急躁,心急的人因为沉不住气,所以做事毛燥,感别人一种毛手毛脚的感觉,这种人成不了气候。

  然后他谈到了直心直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耍性子,在那时对这种风气是很不看好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风气在现实社会里好,除了女孩子以外,如果一个男性经常性的闹脾气,我想周围不会有人喜欢他的,相对的就是轻言妄谈,也就是说话要稳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下一点是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这一句是说地下不干净会长东西,会生五谷杂粮;水要是太清了就没有鱼。为什么?鱼在清水里,它也知道会被人家捕去,所以它不会在清水里游。也可以说地里头很干净没有秽物,是不会生长植物的。而了凡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想说的是有洁癖的人也是不好的,要把握到“中”这个度。最后一点是和气能育万物,我想这点大家都有体会,你对人好,别人对你好,这是相对的。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前面说的那些是讲存心的,后面则从生理上说为什么不应该有儿女。喜欢强出头,喜欢喝酒,晚上熬夜,这都是伤身之举。

  通过以上的知过,了凡知道自己有这么多毛病,所以他开始忏悔,用佛门讲就忏除业障,业障除掉如何除去呢,这就要通过修行,把毛病一点点的修正过来,只有知错能能改才能有效,不然光知过有什么用呢。当能把这些业障都一点点的解决了,那么改命就已经开始,这是从内向外的转变,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求人不如求已。悭贪者转之以施舍,这是说,光做前面那些还不够,还要布施才行,布施一共有三种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佛的东西,这里就不继续研究了。

  《了凡四训》读后感5

  读罢《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命运是否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第二个则是如果可以改变的话则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改变他。

  第一个问题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初二的时候读的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叫做《命运之路》,牧羊人翁大位为了追求诗人的梦想与心仪的姑娘而来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条道路可以供他选择,他可以乖乖的回家,也可以去一个成就了无数诗人也毁灭了无数诗人的城市,还可以选择左边一条泥泞而未知的道路。他选择了三条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结果都是相同的命运:同一把刻着一个伯爵名字的枪杀死了他。小时候只知道这是欧亨利惯常的调侃与幽默,可是读了了凡先生的书,回想起这个略带无厘头的故事,我却多体悟出一番况味。

  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尝不与翁大位的命运相似呢,他们的命运似乎早早的就被什么算定,以至于一切的选择与改变好像都成为了徒劳的挣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难免就会甘于沉沦。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的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忽间会发现佛教它也是贯穿了凡先生思想的宗教与其他很多宗教或者哲学观点相比较,有一些不同之处,那便是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的界限貌似变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种相容论的主张了。

  在其他人的哲学观点中,比如斯宾诺莎,他虽然不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被无数的条件一环一环所决定了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唯理论在摆脱外在权威的意义上仍然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决定了道德,也决定了人的行为,外在的决定力量被大大的弱化。

  康德则把自然的规律与自由的规律加以区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行为虽然受到了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他有能力为自己建立一个自由的规律并且依照自由的规律去行动。

  至于一些基督教的观点,他们则认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么上帝当然可以全权的支配人的命运。人的活动,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是被控制的,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受到所有神学家的认同。

  佛教则另辟蹊径,他没有执著与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争辩上,普遍的因果论让我们看到了决定论的影子,但是作恶与行善则完全是出于人自己的选择,人做善事与种恶因断然不会是被决定了的,这当然是一种自由的意志,而且这种自由意志所触发出的行为将作为一种"因"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我们看到,佛教实际上是提倡通过自由的意志来影响自身的命运,而反对那种完全的决定论。

  因此,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

  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动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渐渐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错事,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毕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误,可能就是我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后只会贻害自己。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别人的处理方法或者一些行为我看不惯,然而我却没有认真想过,我的做法难道真的是合适的吗,别人那么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是不是更合乎人情,没有思考这些,却武断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想想这些,感觉自己有时候真的很鄙陋。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的慎独。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监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监督,排除了别人发现的可能,这种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因为如果在暗中做了那些错事、恶事,即使不被发现、不会损及自己的阴德,但是必然会导致人的放纵与堕落,而这种放纵与堕落实际上更为可怕,很有可能有一日人会公然做那些他们习以为常的错事,或者他的道德品质会明显下降,这样,即使人们不知道你背后真的做了什么,从人的改变中我们一样可以窥觑人的素养与品德的高下了。

  发勇心则是教导我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可是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的确,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第三篇积善之方,则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的确,圣人、先贤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第四篇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创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但是我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学问上要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要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要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真的很感谢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了凡先生的每句话都是在鞭策我,提醒我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凡先生的每句话,放在今天来看,也无不是对于浮躁的现代人的讽刺与警戒,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了凡先生的谆谆教诲,戒骄戒躁,多行善事,砥砺德行,让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友爱,更和谐。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读后感12-31

《了凡四训》读后感12-29

了凡四训读后感12-29

《了凡四训》读后感12-28

《了凡四训》读后感04-26

了凡四训读后感04-25

《了凡四训》读后感12-10

了凡四训读后感12-05

袁了凡的《了凡四训》读后感04-25

袁了凡的《了凡四训》读后感04-22

Copyright©2024贤学网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