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论语>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2-06-05 08:56:55 论语 我要投稿

【荐】论语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荐】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资料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个环节,是有2008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并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当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当问问自我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明白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此刻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资料实在太深奥了。一时是理解可是来的。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髓。

论语读后感2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读后感3

  阅读《新论语》才发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俗易懂,可读性非常强。通过这次认真地阅读,我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新论语》把孔子评价弟子的所有言论都集中在一起,便于初学者阅读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对颜渊、子路、子贡三位弟子的评价。

  对颜渊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子路的评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对子贡的评价——女,器也。(瑚琏也)

  孔子对三个弟子评价不同,在颜渊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贡身上,他看到了“智”。“人无完人,孰能无缺”,孔子是一个大圣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最先看到了他们的优点,而且在后面的言论中,他也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弟子的优点和长处,择其长处而用之。

  这让我想到了,孔子手下弟子多,却都能和谐相处,这可以看出他统筹有方、协调能力强,因而他对弟子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公司各部门的.协调,与外界的沟通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使工作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一门必修课,孔老先生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库,我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再好好学学《新论语》,从中撷取所需,为我所用,从中学到更多的关于为人处事、做好工作的方法和点子,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来。

论语读后感4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从一年级开始,妈妈就让我有空的时候多读读《论语》,慢慢地,我自己也爱上《论语》这本书,读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领悟着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我熟记于心,这八个字时刻警醒着我,做人做事要以它为前提,以它为准则。以前,读低年级时,我还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身为小组长的我,为了下课能多玩一会儿,而请别的同学帮我收作业,听背诵,编些小理由让自己得以偷懒。放学回家后,我还把这件事打趣着讲给妈妈听,妈妈听后,眉头一皱,让我把《论语》找出来,再读一读。当我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妈妈让我停下,细细地为我讲解其中含义。我这才理解了妈妈的用心良苦,想想这八个字,再想起我为了玩而总麻烦同学,想着想着,我的脸滚烫滚烫的,为自己偷懒的行为而羞愧不已。是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怎么能强加给别人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每读到这句话,我总能想象孔子当时站在河边,感叹时光如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那种惋惜与无奈。我们既然留不住时间,那就让我们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事情上,做到惜时如金吧!读《论语》,也让我慢慢地改掉了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如果我们对学习缺少兴趣,把学习当作无聊、枯燥的事情,那是很难将学业学好的。不妨读读这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得到启示的。而当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的`时候,就会乐此不疲,渐入佳境。

  《论语》是一杯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读着《论语》,我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将变得更美好。

论语读后感5

  前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论语》八则。经过翻译、理解这八则论语,这些论语让我受益不浅。

  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二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说要实事求是,更何况我们呢?这句让我想起了曾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在这篇文章里,孔子遇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当那两个小孩想向孔子求证时,孔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反而让那两个小孩笑话。

  我们生活、学习中缺少的不就是这种事实求是的精神吗?当我们面对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应该实事求是,如果不懂也应该去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学习态度,我们做任何事都会取得胜利的。

  就如我,数学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大山。在做数学作业中,我会有一些不会做的题目。我就会把这些题目空着,等到作业做完时,一起去问父母。不过有时,在我听了解题的方法后,还是会不懂,然而这时我一般都会就这样写上答案。而现在,学习了这篇论语后,我觉得我也应该实事求是,不懂就问。在父母教完我题目时,我还会照着他们的思路再把题目做一遍,如果有不会的,就再问他们,直到做到正确答案。

  这句论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深思,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态度。正如《尚书》中说“好问则裕”,喜欢提出疑问的人,知识就丰富。古人教给我们的有许多,就等我们去好好理解、思考。所以我们以后在学习中要不懂就问,实事求是,而且也要在空闲时间多读读《论语》、《孟子》之类的书,里面会教给你许多东西!

论语读后感6

  《论语》是这样的一部书,他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就介绍了曾子的为人行事,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本事是不是复习了呢?”曾子每天都反省反省,他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今天我也要继续发扬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不仅自己的事情,就是见到别人做事时,也要留心学习观察,处处总结经验教训。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了孔子认为学习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不只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过了,在定时的实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学生从远方来(求教),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怀恨在心,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他们,离开自己的房子,便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信,爱人民,亲近有仁德的人。实行这些以后,有剩馀力量,便去学习文献。”孔子的这段话,指出了古代对青少年行为的基本要求,今天,学生要在这基础上对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读读《论语》似乎对我有许多的启示!

论语读后感7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子贡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

  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子贡是孔子言语科的高材生,他经常向孔子请教《诗》。

  有一次,子贡引《诗经·卫风·淇奥》篇上的话说:“《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论语·学而》)意思是,《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高兴地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夏是孔门晚辈中的高足,长于文学。

  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

  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论语读后感8

  初读《论语》,无外乎“之乎者也”,无外乎“仁”,无外乎“克己复礼”,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论语》是我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汪国真曾经说过:“我不管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是啊,人生百态,谁能够一生无忧呢,孔子在许多人的眼里,不过是个渺小的夫子,可真正懂得孔子的人,都认为孔子是个圣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一书,有很多精辟的话语,其中我认为能够真正形容孔子的就只有这句:知其不可而为之。

  生活中的我,不善辞令,苟于言笑。是《论语》教会我坚强是人生的准则,永不放弃,永不抛弃。于是,我对生活中的许多应接不暇的事情都付诸一笑,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泥泞,我都会坚强到底,永不服输。我坚信,坚强为人是智者的选择,我无悔于青春,因为我有坚强的人生。

  坚持,是一种无愧于心的表现。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在当时,它的学说并没有被应用,也很少有君王重视,但孔子坚持了一生。它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被采纳的意见,不能阻止孔子前进的道路,孔子一路坎坷,但是他的成就是当代人无法想到的`,一丝文明的曙光照耀着中华大地,映出来的是孔子,是大成至圣的先师。这是孔子一生坚持的结果,当年嘲笑孔子的人,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波涛之中,只剩下了孔子。

  《论语》一书,可以说的上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的民族之魂,而珍重坚持到底的精神更是《论语》教给我们的瑰宝。有了它,我们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危险,不畏人生中的坎坷,不屑于路人的嘲笑。

  每当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静下心来,默默地咏读《论语》,觉得有一位千年前的智者在告诉我一些道理,这已经使我一生受用。

  在低谷里,我远眺山峰。

  在挫折中,我笑纳苦果。

  在淡薄里,我静思明志……

论语读后感9

  这学期,老师组织我们阅读《论语》,我每每被孔子的情怀所感动,有了很多收获。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孔子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孔子之善教,在于以自身无比之精诚、无限光辉之德的人格来感召学生,引发其竭力求学明道而不肯休止。学生自觉开启自身生命真诚来契接孔子之教训,竭尽所能以奋进,使生命愈发精纯。孔门师生互以生命之真诚相感通,于此见之。

  孔子不怕困难,始终坚持学习,孔子不论贵贱、贫富、智愚,都热心教导,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之先河。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位现代教师的学习,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才能,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指点,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反省,鼓励学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还要经常向孔子,能坐下来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诱导学生立志。也就是说,我希望我们的老师除了教授我们一般的知识和技能外,尤其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孔子不但有大度的气概,而且做事从来都一丝不苟,对自身要求也非常严格,现代许多人已抛弃了这种观念。我是一名高一学生,目前虽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缺点,我做事缺乏耐心,我做事没有执着的追求,我做事没有坚毅的品质,我与人相处并不是很大度,我对自己还缺乏严格的约束,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的发展。读了《论语》,了解了孔子,我幡然醒悟,我的学习生涯还很长,我要好好珍惜这珍贵的学习时光,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丰富知识,还有培养优秀的品德,我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论语读后感10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方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通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露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事的原则。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暖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想,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朋友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行修养,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

论语读后感11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千年经典绝学的一本著作哦!相信大家都知道《论语》这本书是记载着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其中纪录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孔子经典语句,让人读了之后深受启蒙,而且里面的语句还简单易懂,很容易就明白做人的各种道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认真钻研这本著作,就一定能胜读十年书啊!

  时光荏苒,在逝去的2500多年里,恐怕再没有哪一本书会比《论语》有更多的读者了。我们都被孔老夫子的智慧所折服,无人不佩服他的领悟,他不愧是教育家!

  书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读一句我就会学到一个新的知识,读《论语》让我受益非浅!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 ,深有感触。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怎样走路呢?”

  人在世界上处处需要诚信。生活中,你如果没有诚信待人,别人就会认为你是虚假的人,是伪君子,甚至会远离你,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就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伸出援助之手去帮一个没有诚信的人,那时候你就会感到无助;学习时,你如果没有诚信待人,与同学相处时总撒谎骗人,不诚心诚意地交朋友,对同学做事、讲话都不诚实守信,那同学们一定会对你充满了反感,还会讨厌你,大家就会不与你交朋友,那时候你就会感到孤独;社会上,你如果没有诚信待人,在工作岗位上的话,同事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滑头滑脑的人,也就不会与你合作办事,大家也会避开你,那时候你就会感到失落!

  人与人之间处处需要诚信待人!

论语读后感12

  “阅读经典诵读本,品中华民族的文化,从中改善自己。”这是我在读完《论语》的前三章后总结来的。《论语》同《弟子规》、《三字经》等9本书被列为国学经典诵读本。

  在《论语》的前三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一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不违背)。”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说‘不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服侍;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安葬和祭祀他们。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故事,《黄香温席》许多人都听说过吧!故事讲:黄香的母亲去世后,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的`时候,黄香读完书便悄悄地躺在床上,当自己身体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后,再叫父亲来睡觉。夏天的时候,由于黄香家住矮房蚊虫多,黄香读完书后,便拿着扇子先把房子里的蚊虫扇跑,再把床铺扇凉,然后扇着扇子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入睡。黄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好孩子啊。

  也有些人相反。以前有个人的父母有许多房子,他有一个妹妹,他想得到大房子,就在父亲去世后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他表面上说自己是医生,把母亲接到家里看病方便,其实心里想:一是为他在单位分到大房子,母亲是家庭成员,分房子时可以加分;二是等母亲死后,子女分割遗产时,他因为赡养了母亲,可以分得多一些。当他得到大房子后,就把母亲锁在一间6平方米的房间里,直到饿死。这个人心眼真恶毒,我们不能学他啊!

  在《论语》这本书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多读读这种书,因为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论语读后感13

  我想,像佛教一样,每一部经典,每一种思想,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种弱点,从长远来看,人是很没有记性的一种动物。论语讲的主要是两部分,做人和治学,但是做人和治学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积累,知识可以通过媒介传承积淀,但是对于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即使是有关于做人的知识,他也要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体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与进步。而从另外一个方面,人对于自己的认识与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学知识那么客观和理性,或者说,要想干点实事儿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点,自私,贪婪,欲望,懒惰。孔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克服弱点,终有所成。因为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所以论语二十篇,虽经千年岁月,却仍历久弥新。要克服这些本性,走向克己复礼,走向仁义礼智则必须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无论现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评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们如何的百般蹂躏,不可否认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经作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灵中,体现在人们的举止行为中。但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思维的.改变,在数千年不断拉大的历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趋势。

  论语给我的启示太多太多,关于交友,关于养身…… 论语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关注国学。对一些着作多一些见解,让我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修养。

论语读后感14

  古往今来,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部永垂不朽的著作,这就是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所写的——《论语》。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力后人津津乐道的千古名句都是出自他之口。他活到老,学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高尚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学无止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和对学习的热爱难道不值得我们追求吗?孔子一生好学、谦虚,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学、智慧,他做的每一个动作都饱含了他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啊!这样一位拥有高山情怀和大海渊博的哲学家,怎么不应该受人尊敬?他所写的《论语》怎么不应该流芳百世呢?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应该追求孔子那种学无止境、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传诵《论语》中的每一句话,发扬“孔子精神”。我们曾经学过“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些都是出自《论语》,我们要积级做到这些话中包含的含义,做一个诚信、好学的少先队员。每一个人都应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团结友爱,这样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就是《论语》对现代人的启发。它还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脚踏实地的做人,奋发图强的学习,诚实守信的交友,这样会使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完美。如果说《论语》是心灵良药,那么我们就好比那些心灵疮伤的人,只要一读《论语》,就能安抚受伤的心灵,得到温馨的安慰。

  这部《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我们一定要继承孔子的精神,让孔子和《论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

论语读后感15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五四运动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文革期间“批孔”思潮也曾盛极一时,而在现在,我们也可以不时地听到“新儒家”等给传统儒学重新定位的概念。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看待儒学的现代意义,成为一个思想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心得03-12

论语的作文02-27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的读后感09-19

《论语》读后感03-15

《论语》经典读后感03-31

《论语》读后感06-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