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2-08 09:25: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

  1.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十课《鸟的纹样》,本课是在认识〈鸟与家禽〉的基础上的一堂图案课。属于“造型表现、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等手段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加美丽、可爱,成为学生理想中、想象中的鸟,也通过变化、装饰使学生对鸟的外行特征有更多的了解。

  在写生或记忆画上,或夸张鸟的羽毛,或变化鸟的外行,或重新用纹样装饰鸟的身体等,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状。教师在提供多种鸟的图案的欣赏图片下,进行一定的示范引领,使学生学会鸟的图案变化。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9-10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孩子对造型有了明显的认识,能初步刻画出某些细节,也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装饰、变化鸟的形象。

  (2)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鸟的图案。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鸟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4.教学重点:学会用图案知识绘制鸟或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创作鸟的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鸟的外行特征,变化,装饰,创作出更美的鸟的图案。

  5.课前准备:基础图案知识及资料,图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废旧材料(偏于纸制材料)、教学挂图、学生的图案画作品。

  6.课时:一课时。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1.运用欣赏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师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观察比较法、引导发现法、游戏连连看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写生鸟与图案鸟的表现装饰方法。(夸张、变化、添加。。。。)

  3.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使,教师与同学交流谈话,出示几张上节课画的写生鸟的作品或几张拍的鸟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其外行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如夸张其嘴巴的特征、略微缩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体勾勒鸟的外行轮廓,并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行;用纹样填充鸟的身体等。

  (通过观看教师演示,来引起对这节课的学习探索兴趣。

  (2)。对比原有的写生鸟与变化的鸟之间的区别,变,变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一变?拿出写生的鸟图对比观察,变化后的鸟你还能认出来吗。其特征改变没有?

  (通过对比,观察比较,学生总结出图案鸟的表现方法: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用点线面等要素来装饰)

  (3)。连线练习,把图案鸟与写生鸟分贴黑板,问:

  1.这只鸟是在哪只鸟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2.你又是抓住什么特征,快速找到了鸟的写生图?

  3.找出写生鸟、图案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采用游戏连连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真知兴趣。为进一步画鸟的图案画作铺垫,也是本课解决难点的关键)

  (4)欣赏各种形状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鸟的图案,引领学生从夸张、变化等装饰手法分析。(通过欣赏。评述,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表现的方法:夸张、变化,简化,添加等手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求真知的创新精神。)

  (四)作业:

  1.学生用绘画工具或剪贴方法做一个鸟的图案作业。

  (通过动脑、动手,将理想变为现实)。

  (五)评价:用所学图案知识进行分析。(通过展评活动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六)课题拓展:用图案鸟作业布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级。

  (鼓励学生把自己亲手画的作品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说课稿 篇2

  人教版第十册第七组课文是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编排的,共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第22课由三个片段组成。这三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中,我注意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说教材

  本片段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描写方法后,迁移写法课外练笔。

  三、说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片段,感受人物鲜活的人物形象;

  2、从中体会作家对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搜集描写人物的精彩语段。

  3、在赏析文学作品后,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

  四、说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背景的资料,了解人物间的关系。通过这些课前活动,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剪辑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片段。

  五、说教法

  1、教学时,一是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是要借助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适当引导学生在影视中进一步感受形象。如,教学本片段时,可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欣赏从电视剧《红楼梦》中剪辑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4、选做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写人的文章或书籍,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紧紧围绕单元专题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

  (一)说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谁来介绍一下它的出处(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可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片断中主要描写的是谁?(板书王熙凤)她就是课题中的——凤辣子。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读出来,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片段,看看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刻画出来的。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初步感知形象(抓外貌)

  1、观看影片,留下对王熙凤的初步印象。

  2、读了一、二自然段,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出示:描写穿着打扮的句子)学生试读,教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87版《红楼梦》剧照,再读课文再指名读。引读。

  3、读了这段文字,你从这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珠光宝气、华丽、雍容华贵、高贵……)

  4、说说王熙凤的长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

  (1)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特点)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当,这种写法就叫对仗,用上对仗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谁能读出这对仗的味儿来,指名读。

  (2)读着读着,在你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出示人物画面)齐读。

  (3)小结衣着和肖像描写合称为外貌描写。(板书:外貌)。

  5、教师点拨:雍容华贵的外表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有不同寻常的'地位。这两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王熙凤很有地位,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方法)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评语言体会王泼机变逢迎,热情,炫耀的性格特点

  1、再读片段,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把它划出来,找一处细细品味,做做批注,和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

  句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1)读,谈想法。

  (2)品味这段话(一个人或同桌合作细细品味其中的一句,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3)汇报:你品哪句,品出了什么?

  a、品味“真、才”用得好,体会王熙凤语言精妙,夸人夸张,不愧是一位语言学家。指导朗读。

  b、对比哪种说法好?“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还要大气、漂亮。”体会王熙凤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有心计,是位人际关系学家。指导朗读。

  c、连起来读,注意语气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王熙凤?(阿谀奉承等)

  继续汇报:“转喜为悲”和“转悲为喜”

  句2:“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理解“转悲为喜”。(板书:转悲为喜)

  (2)王熙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指导朗读。

  (3)从转悲为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等)朗读。

  3、继续汇报:这篇课文多处写到人物语言,还有哪些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板书:语言)

  句3:“妹妹几岁了?……”体会王熙凤热情、炫耀权势,讨好贾母。

  4、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观看87版《红楼梦》中有关片段。

  设计意图:学生想象看看王熙凤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再放影片,对学生了解王熙凤的人品,起了很大的帮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再读原文形象就乎之欲出。自此,人物衣着华丽,左右逢迎的特点在学生脑海中挥之不去。

  (五)我们在小组分角色读读这个片段,怎么样?一会儿找同学展示,开始(展示)

  目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目的是加深对人物,尤其是王熙凤的印象。

  (六)拓展阅读

  你喜欢王熙凤吗?说出理由。喜欢她的人对她有什么评价呢?

  模样极标致,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不喜欢他的人这样评价: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七)德育渗透:从王熙凤身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人?

  (八)小结:今天我们走近了《红楼梦》,品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生齐读)。我们发现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语言有许多言外之意,正如曹雪芹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阅读《红楼梦》,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九)积累:请同学们把这节课学到的评价人物的精彩词语和句子抄下去,可以继续收集名著中这样评价人物的语句作为一个特色来积累。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笑对挫折,挑战自我》,下面我从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五个方面说一下这堂班会课的设计。

  一、活动背景

  七年级学生刚升到初中,还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转型期。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宝”,从没受过什么大的委屈和挫折。所以,在遭遇挫折时缺乏必要的独立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技能。当遭遇挫折时,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自己带来困扰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提高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设计了此节主题班会课。

  二、说活动目的

  1、使学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挫折。

  2、培养学生勇于战胜挫折的意志。

  三、活动准备。

  1、四名学生准备面对挫折不同态度的情景剧

  2、准备几首励志的音乐带动课堂气氛。

  四、说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个环节:1、音乐导入2、认识挫折3、故事分析,引起感悟4、情景剧表演——《面对挫折》5、学生交流自己曾经经历的挫折,共议解决办法6、活动总结

  接下来我将这些具体的教学步骤和设计依据进行详尽介绍。

  首先:音乐导入。

  欣赏音乐《水手》,营造轻松的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表现出来的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以此导入课题。

  第二环节:认识挫折,了解什么是挫折。

  通过例子讲解挫折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建立正确的挫折观。

  第三环节:故事分析,引起感悟。

  从比较故事中鸡蛋、石头和皮球对待挫折的态度中受到启发,让学生了解解决挫折的方法有积极和消极之差别,并审视自己对待挫折的态度。

  (四)第四环节:情景剧表演——《面对挫折》

  本环节通过周围或自身经常出现的学生个案情景表演,促使学生自身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挫折的进一步生活化理解,使其在此环节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第五环节:学生交流自己曾经经历的挫折,共议解决办法。师在此环节适当点拨,引导生总结出如下3种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1、拥抱挫折,通过哲学家黑格尔的话以及故事“上帝的'使者”,启发学生:如果你正面临着挫折,请首先向它微笑,给它一个拥抱,欢迎它来到你的生命。

  2、轻松宣泄让学生知道,遭遇挫折难免会有不良情绪产生,一定要学会以合理的方式把不良情绪及时地进行宣泄,使自己有良好的心态,在这里着重介绍涂鸦法,并体验该方法,接着通过问题:你的宣泄方法是什么?邀请学生回答,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宣泄法。

  3、迅速行动,强调行动,而且是迅速的行动,是治疗心理创伤的最好方法。

  (六)第六环:活动总结。

  班会课最后赠送学生祝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风雨必将存在,但我们要坚信一点,阳光总在风雨后,在良好的氛围下结束本课。

  五、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笑对挫折,挑战自我主题班会》,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让学生理解这一主题,应以活动为主,通过活动进行自我探索,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2、强调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学生参与程度越高,感受和体验越丰富,效果越明显。

  3、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协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助助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您的聆听!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舍不得这棵树》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作者围绕自家门前的那棵梧桐树,用深情的文字赞美了它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一果有灵性的树。借梧桐树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抒发了“我也要长成一棵有灵性的树,一棵会走路的树”的'志向。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富有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

  2、初步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

  3、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能力。

  三、方法与过程: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我除了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外,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的情感朗读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思路:

  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直接导入课题并进行课题质疑。

  2、让孩子们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抓2——6自然段的总起句探究,学中感悟。

  4、赏析:由这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一棵有灵性的树明白了这棵树的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并理解作者由此而抒发的“我也要长成一查树,一棵会走路的树”的志向。

  5、延伸:

  通过对文本的教学,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树木,要与它们和谐相处。

  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平时的知识积淀不够,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鲁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第四课《我们的骄傲:先人.国宝.国粹》最后一课时:《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分别是“吃穿住话古今”“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铜”“汉字和书的故事”和“我们的骄傲:先人国宝国粹”,这四部分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现我们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四部分内容紧密相连、一脉相承、主旨一致。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和魅力,认识到只有中国民族强大繁荣的时候,中国文化才会走向世界。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

  一、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在感受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本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中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特征,突出拓展整合的教学策略,重视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营造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同时获得体验,认识到中国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对世界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

  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传播历程,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2、通过课上学习,课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课上欣赏、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及形成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从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为依据来设置本节课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依据教材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文化收到了世界人民的青睐,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历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清楚中国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代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传播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在本节课教学前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和整理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资料。我自己也收集了一些经典的古今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视频片段和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五、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该灵活多样的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激趣、感受、体验、升华的方法,课堂上以学生的自我展示为主体,再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片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六、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感受体验中学、学后相互交流}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梳理单元内容,感知中国文化。

  2、了解中国文化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3、回顾文化的传播历程,感受中国文化受欢迎的原因。

  4、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一)梳理单元内容,感知中国文化。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我通过创设轻松的谈话氛围,在师生谈话交流过程中,回顾、整理了第四单元学习过的中国文化,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中“中国风”这一概念。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对“中国风”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使学生回顾了本单元了解的中国文化,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了解中国文化早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这一环节,首先欣赏了《汉语桥》美国赛区的新闻视频,再播放多媒体图片,了解中国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分布之广,然后播放孔子学院中世界各国的人们感受中国文化的镜头,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之风已经吹到了世界人民心中,提出问题:中国文化以什么魅力征服了世界人民?

  (三)回顾文化的传播历程,感受中国文化受欢迎的原因。

  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对中国文化的“魅力”的体验进行——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分别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平、和交流,因此被世界人民所喜爱。通过资料收集、交流,观看图片视频等,将更多地知识量融入到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四) 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我是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本单元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向外国朋友推荐、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化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中华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总结,希望我们每个小使者都能够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中国风,吹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中国文化”这颗神奇的种子在学生们心里已经生根发芽,为整节课划上了一个开放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解放”和“引领”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平平的家乡在平原,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情况,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字,会写“贝、 虾”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大海的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6个字,写好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大海的美。

  4、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大海的美。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游览。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2.说学法: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找找、读读等多种方式,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由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都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分别是: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悟大海的美

  (五)学生自学其他段落

  (六)指导写字

  下面我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谈话激趣,揭题引入

  上课一开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请几位学生说。有几位小朋友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这时出示课题,生齐读。

  (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想画什么,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迫不急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好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们。再出示生字,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最后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通过指名读、齐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断地巩固生字的学习《画家乡》第一课时说课稿 相关内容:夏夜多美说课稿识字二《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之一《ao ou iu》教学设计方案《雨点》说课稿识字5教案《ao ou iu》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认认、读读等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寓学于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读后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完后进行交流。

  用“——的家乡在——”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随着学生的回答相应做出板书。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四)研读第2自然段

  1、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请学生找找有关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这三句话。

  指导朗读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大海的'蓝和宽。

  用“那么......那么......”练习说话。(那么……那么……”这个句式,是打好语文基本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素材。)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一艘艘”、“装满了”,要读出船多、鱼虾多。

  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出示贝壳图片,让学生夸夸这些贝壳,再齐读句子。

  (说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家乡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积累语言。)

  (五)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按照老师刚刚的学习方法,自己学学其他的段落。找找其他小朋友画家乡画了什么,他们的家乡美在哪里。

  (从扶到放,让学生按照老师刚刚的学习方法,自己学学其他的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指导写字

  认读生字“贝、虾”,组词。再让仔细观察生字,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生字,学生在书空,学生练写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课标》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在写字时,我先给学生仔细观察生字,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范写生字后,学生再写生字,写完后师生评议。这样不但培养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道理。

  二、说学情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相信学生肯定会很喜欢读,因此要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更好地去领悟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对幸福的理解。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2、理解智慧的女儿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个牧童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勾画给你印象深的词语、句子。

  (2)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3)智慧女儿的出现,告诉了他们什么?

  2、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他们相聚之后看到了什么?出现这些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三个孩子分手后这十年里,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默读、勾画、汇报。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们为什么会有幸福的感觉?

  (四)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3、你认为幸福还有哪些?

  (五)作业设计

  将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与大家一起共勉,并谈出自己的理解。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六、说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1、课堂容量过大,把本应两节课的内容融入一节,使时间不够宽裕。

  2、课堂中的朗读做的不够好,也没有时间及时指导;

  3、由于时间关系,提前准备的小练笔也没能训练。

【说课稿】相关文章:

《雷雨》说课稿11-19

诗歌说课稿11-20

丰碑说课稿11-24

《赵州桥》说课稿11-24

《登高》说课稿11-25

《称赞》说课稿11-26

《浮力》说课稿11-26

《祝福》说课稿11-27

《变脸》说课稿11-27

养花说课稿11-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