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2-08 07:21: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本课以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和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健康和谐的运动中,主动创新和学习,创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而体前换手运球初中水平四的内容,是篮球的基本技能,是摆脱防守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技能。授课班级为初二(2)班,40人,班级学生身体素质较好,篮球基本功也较好,对篮球基本技能--直线运球能熟练掌握,再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好动,好学、求知欲强、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选择体前换手运球为教材,并将课的重点定为按拍球的部位,难点定为体前换手的时机。游戏中,我设计了篮球投准的练习,即发挥了创新意识,又可提高学生的新鲜感,能够使学生对已学的篮球的基本投篮动作进行巩固,并能提高学生对投篮的兴趣。游戏的重点定为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根据以上特点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8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了解体前换手运球动作要领,区分直线运球和体前换手运球的不同之处,并且在实践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了解。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80%学生能掌握体前换手运球动作,20%学生能较好的运用体前换手运球,并能在有防守的情况下合理利用体前还手运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分层次教学法,主要在体前换手运球教学过程中体现。采用游戏竞赛法,主要在篮球投准中体现。学生则主要有在运球练习中的自我创新学习,在体前换手运球的模仿练习及探究性学习,在游戏中的合作性学习。

  三.说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收心热身、愉悦心身” (10分)

  1. 上课开始,学生整队,师生问好,我用激励性语言导入教学

  “谁能讲出自己熟悉的篮球明星” 如:姚明 易建联 科比 麦蒂 保罗等

  “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当篮球明星吗” -------愿意、想

  我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心理,告诉学生每一位篮球明星都要通过艰苦长期的训练,要想成为一名篮球明星必须练好基本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心理。

  2. 个性练习。学生每人一球在篮球场内做各种运球练习,包括学过的和看到过的。如: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换手运球、跨下运球、后转身运球、背后运球等等。要求大胆尝试,大胆创新,教师积极参与,形成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运球游戏,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让学生在篮球场内随意运球,在自己不失球的情况下,争取打掉别人的球,看谁打掉对方的.次数多。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球性,在自己保护好球的情况下,眼睛看其他同学。

  4. 学生散点站立面对老师练习球操:体转、俯背、压腿、腕踝关节、弹拨球、绕环、抛球击掌等。

  第二阶段:“育心强体、增智促技” (30分)

  (一) 体前换手运球 (18分)

  用途:在快速运球行进中,当对手堵截运球前进的路线时,突然向左或向右改变运球方向,借以摆脱防守。

  动作要领:运球前进中,右手拍击球的右外侧面,使球从体前弹向左侧,同时右脚内侧迅速登地,向左侧跨出,并立即改用左手拍球的后上方,迅速向前推进。

  1.复习直线运球,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后上方)

  2.学生分四组尝试练习过障碍物,如:单手变向、后转身、体前变向等

  3.教师讲解示范本课所要学习的过障碍物的动作即体前换手运球动作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物,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右外侧)

  巡回指导纠正,优秀学生示范。学生自我评价。

  4.尝试在不同速度中的换手运球,以解决、提高学生对体前换手运球的时机判断。

  5.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障碍物间隔距离和数量),使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换手运球技术动作

  6.在有防守情况下练习体前换手运球,教师先示范,使学生对由固定障碍到有人防守的技术动作形成动作表象,学生试探练习。

  7.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自由选组、换组。分4个难度:

  a.慢速过障碍物2个的练习

  b.快速过障碍物2个的练习

  c.过障碍物多个的练习

  d.过有防守队员的练习

  (二) 游戏——投准 (12分)

  说明:用篮球投向地面划的圆圈,以第1接触点为准,取规定的分值。男生5米线,女生4米线。同圆心,1分圈半径80cm,2分圈半径50cm,3分圈半径20cm。

  1. 尝试各种方法投准。 如:单手、双手、前抛、后抛、仍等等

  带着问题,得出结论:哪种方法最容易得分

  2. 投准比赛:分4组,每组10人,5男5女,每人轮流3次,看哪组累计得分最多,多者为胜。(2次)

  第三阶段:“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5分)

  学生成4队做放松练习(瑜枷),配音乐,以达到稳定情绪、恢复心身的目的。最后进行小结,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从而结束本课教学。

  四.场地器材

  一个篮球场 41个篮球 录音机一台 障碍物(标志杆)12个

  五、课的预计

  本课平均心率大概在 130—135次/分。练习密度为40%左右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及迁移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在本节课中我体现了四个注重

  1、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

  2、本课中有两处体现:

  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利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可以结合情境、还可以结合数据来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数据有什么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既遵循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诱发学生的思考,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探究规律这个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刚刚同学们发现,小数点位置发生变化了,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借助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时,都是小数不便于观察、比较小数的大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这样便于比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就要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是数学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3、注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本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数学小游戏1234,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观察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规律,同时还解决了补0的问题。

  另外还设计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种题型。这样不仅使学生灵活的运用规律,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还借助练习题使学生对新旧知识加以区分,例如:判断题:把0.3扩大10倍是0.30 ( )这道题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和这节课所学习的规律进行区分。这样解决的不仅仅是几道练习题,而是使学生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得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借助有限的题目,达到无限的思考。

  4、注重培养学生自评互评意识。

  学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尤其是有所偏差的说明,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否定或指正,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有自我评价反思的机会,同时给其他学生思考、补充或纠正的空间,这样,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补充完善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尽可能多的发展。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点和帮助。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抓住小说三要素,品味多味枸杞豆”——谈《三个枸杞豆》一文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三个枸杞豆》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一组文章中的一篇小说。本单元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童年生活。由第一单元的写人篇过渡到记事篇。读写重点是“记事写人线索要清楚”,其读写训练要求是第一单元“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延续与发展。

  本篇作者借助那令“我”一生为之改变的“三个枸杞豆”,阐明了人生历程改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文中,三叔的一生给我的看迪是:只有抓住时间,人生才会有价值,绝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将一事无成。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例文是一篇小说,应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展示教学,我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脉络,能简述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三方面,全面理解三叔的形象。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3、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及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三个枸杞豆的内涵,理解三叔一生的悲剧,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文内容较为浅显,语言较为生动,而且本单元已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两篇记事性文章,针对文本特点和单元安排,我采用“自主阅读简述情节、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研究文章主旨,仔细品味生动语言”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串讲故事,理清线索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巧设问题,三叔给我画了一幅画,就是三个“O”,第一个O代表什么(塔),含义是什么(建筑家之梦);第二个“O”代表什么(书),含义是什么(文学家之梦);第三个“O”代表什么(树),含义是什么(生物家之梦),然而三叔最后一事无成,请以“三叔的梦”为题,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简要叙述故事梗概,请扣住“梦想之初的绚丽”“梦想实现过程中的见异思迁”“梦想破灭后的懊悔颓唐”。

  2、走进人物,分析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关键,也是小说教学的重要环节,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一老一少,两次相遇在同一片小树林,相遇前后,人物发生了迥然的变化,请用圈划写批注的方法,仔细分析文中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的片断,然后回答两个问题。

  ①三叔与年少时、老年时人生态度有何不同

  ②我在遇到三叔前后有何变化

  (三叔年少时,虚度年华,知难而退,浅尝辄止;老年时,分秒必争,知难而进,深入研究。)

  (我遇到三叔之前,厌恶学习和老师,贪恋大自然;遇到三叔后,珍惜阳光,发愤图强。)

  3、领会主旨,品味多味枸杞豆

  本文中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山青水秀的小山沟,藏着各种昆虫、长着各种植物的小树林,像金色丝绸的阳光,形如金盘子的太阳,红色的枸杞豆,冒失的蝴蝶等,描写得较为生动有趣。结合上一板块人物形象的分析,再细细品读这些景物描写,颇有深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比如文题三个枸杞豆,含义十分丰富。

  生命的句号

  三叔 一生一事无成

  已经西沉的太阳

  多味的枸杞豆

  如金子般的大好时光

  我 逐渐升起的朝阳

  一切事物的起点

  4、课堂小结,扣住一个“三”

  阳春三月,我在小树林邂逅三叔,了解了三叔的三个失落的愿望,他给我三个枸杞豆,让我明白了从三个O出发,不断追寻一、二、三;以至无穷,山间、小树林是我的玩场,更是我人生的教场,从这里出发,我终于成为一名植物学家。

  生命的句号

  塔 三叔 一生一事无成

  失败 三 多 已经西沉的太阳

  个 味

  书 夭折 枸 枸

  杞 杞

  放弃 豆 豆 如金子般的大好时光

  树 我 逐渐升起的朝阳

  一切事物的起点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2课、本单元有5课。本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固体的性质之后继续对固体放到水里的现象展开研究。学好本课既能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溶解现象。也能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为下面更好学习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说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研究把固体放到水里后的现象、学生能用语言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乐意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去认识和描述观察到的某一固体在水里的一些现象、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本课具体安排了四个方面内容:

  (1)、把常见的固体放到水里、让学生知道固体在水里有的上浮、有的下沉。

  (2)、把常见的固体放到水里、让学生认识到固体在水里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3)、把固体从水中分离的几种方法。

  (4)、通过结晶分离盐制作彩色树枝的小实验、进一步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分离知识(这部分是拓展活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型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表等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知道哪些固体放到水里可以沉或者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者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要学会学科学、用科学、培养科学意识。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对固体的沉浮有模糊的认识、对溶解和不溶解都不太了解、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根据生活经验去判断、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探究的起始阶段、所以再探究过程中要多加引导。

  教学重点:浮沉、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固体在水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能够描述固体的沉浮现象、但不能够正确描述出溶解现象、对把固体与水分离的现象、学生很少注意到、特别是蒸发分离、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做结晶分离实验学生会感兴趣、但是不能自觉地深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2、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科学《标准》中提倡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发现-肯定-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建立物体的“沉浮于其自身的大小、轻重是无关的”这一科学概念。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儿童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又把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态度、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A: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验证——结论(固体的沉浮现象)

  B: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学生描述——结论(固体的大小、轻重沉浮现象)

  C:提出问题——学生预测——实验验证——结论(固体的溶解现象)

  D:提出问题——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固体与水的分离)

  E:激发兴趣——介绍制作方法——课后思考(结晶分离实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烧杯、玻璃棒;油、糖水和清水分成三杯、干红枣、鲜葡萄、石块和干桂圆

  固体材料:蜡烛、苹果、布条、铅笔、瓶盖、硬币、橡皮擦、海棉、面粉、盐、橡皮泥。

  三、说学法。

  主要是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预测—观察—提问—思考)一系列的'探究学习方式学习科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主要是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让学生预测以下带来的固体、哪些能上浮;哪些能下沉。学生分组讨论后把预测结果填写在预测表格栏中。预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通过这样的设计环节让学生对固体进行预测、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

  第三环节是分组实验、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前提出了实验注意的事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方法不局限、可以把所有的固体全部放入有水的水槽中、也可以逐个放入、学生观察、检验猜得对不对、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结果栏里。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通过精心设计材料、抓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紧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认识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方法各种各样、有一起放、有一个一个放也有两三个一起放、有的观察、有的填写、学生人人参与探究活动之中、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最后把预测结果和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确科学的结论一定要从实验中得出。

  第四环节是通过《驮盐的驴》寓言故事、让学生发现问题、除了固体放到水里有沉和浮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了解溶解和不溶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用面粉和盐同时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在学生记录和汇报的过程中尽量引导清楚的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理解盐在水里的化了的现象就是溶解。此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把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的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沉淀、过滤几种、“通过多媒体播放盐场制盐的蒸发”了解蒸发。通过观察学生之前已经做的“把面粉放到水里的实验”从中认识沉淀。通过多媒体播放洗米的过程了解“过滤”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描述——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固体在水里的溶解现象、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认识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并能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第五环节是让学生回去动手制作彩色树枝、通过结晶分离盐制作彩色树枝的小实验、进一步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分离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从能从板书中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本堂课所了解的主要相关科学知识。

  把固体放到水里

  ↓↑↙↘↗沉淀

  沉浮溶解不溶解→过滤

  ↘蒸发

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网站规划及站点建立》是选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网站规划。这一章从增强学生的切身制作网页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基础的介绍网页制作前应该先准备好的一些重要事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浏览网页及认识网页页面的布局元素、网页版面布局样式的基本技巧,这节课可以说,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也是开始自主创建网站的一个前提准备,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 会如何规划网站(栏目设置、版面设计);

  (2) 掌握站点的建立方法,知道创建站点的作用;

  (3) 会网页编辑软件frontpage20xx的启动;

  (4)懂得打开和关闭站点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对网站制作流程的一个整体认识。

  3.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网站网页制作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网站的整体规划设计;

  2、创建一个新的站点;

  3、启动frontpage20xx;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教师演示----任务驱动----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五、学法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苦差事,不愿学、不会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X。

  六、教学过程(略)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要部分,结合网站制作的前提注意事项,通过理论让学生了解自己要创建网站或网页的一个整体的流程、规划,最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说课稿】相关文章:

《雷雨》说课稿11-19

诗歌说课稿11-20

丰碑说课稿11-24

《赵州桥》说课稿11-24

《登高》说课稿11-25

《称赞》说课稿11-26

《浮力》说课稿11-26

《祝福》说课稿11-27

《变脸》说课稿11-27

养花说课稿11-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