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

时间:2022-05-16 14:34: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培根随笔》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1

  《培根随笔》,可谓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字字珠玑,是培根生活的结晶,是人生的智慧之作。它虽是随笔,篇幅几乎都不长,但每一篇都凝聚着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的认知与思考。

  这本书,呈现给你的,是多少精辟的哲理!潜移默化中,你会从中逐渐领悟到这些老练锐利的文字的振聋发聩的力量。而这些文字之所以会具有这种力量,我想,这与《培根随笔》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四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有着密切的联系。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位高权重的官宦之家,他聪慧而富有才华,被伊丽莎白女王称为”朕的小掌玺大臣“,他十二岁就上了剑桥大学,但父亲早逝,又是次子,所得的遗产并不多。弗朗西斯·培根自立谋生,成为律师,经历几次沉浮成为朝廷重臣,却又牵连因一桩受贿案而罢官为民。培根一波三折的经历,为他写《培根随笔》奠定了丰富的社会认知经验与人生阅历,但同时也不难看出,封建时代英国王朝所统治时期思想文明的日渐落后,而培根正是对于时代新思想文化热潮所提出的革新观点。

  这其中,也有培根对于人的性格、行为所提出的建议。譬如《谈报复》,但有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是不是会报复呢?培根认为,”报复是一种野道,人性越是趋之若鹜,法律就越应将其铲除“,道理确实如此。当你的仇恨埋藏在心里越久越深,仇恨越会吞,噬你的心灵,但你的心中却不会认为自己的仇恨有什么错,会给他人带来如何之深的伤害,那么,我们为何不放下这不可挽回的令人耿耿于怀、心痛不堪的仇恨,去宽恕他人?“宽恕别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若干年后,回首这岁月的往事,你不会因为报复而无奈、悔恨亦或是怅惘,宽恕了,氤氲心头的,只会剩下缕缕的感动与安慰。

  在相似的人生追求与轨迹下,很多的灵魂都在迷失,在彷徨,在苦闷。阅读《培根随笔》,可以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思考。《谈厄运》教给我们厄运可以造就坚韧,培育美德,使人的意志愈加坚强,在厄运过后总会有春风十里;《谈父母与子女》则启示我们父母对于子女的溺爱会加剧自己的不幸,同时也会影响子女之间的和睦,加剧勾心斗角;《谈花销》则使我们懂得如何去花销……

  《培根随笔》使我们在时光荏苒中,懂得了成长,懂得了人生。当你的心累了、伤了、乱了,不妨畅游在这本书当中,放飞心灵,同时亦在品味道理。细腻之处,如明亮璀璨、馨香流转……

《培根随笔》读后感2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论美》和《论友谊》两篇。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谊,所以,我特别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其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根能对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写下来让后人们一代一代传阅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样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话,也要多读、多练,让自己的作品也成为作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语”。

  友谊是什么东西呢?谁也不能告诉我正确的答案呢?

  友谊像一根丝线,把你和你的朋友联系在一起,就此你们产生了友情。

  友谊像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让你和你的朋友经历千辛万苦才走到一起。

  友谊像一本书,包含着许多美丽而波折的故事,当你和你的朋友共同“阅读“的时候,你们已走到了一起。

  友谊像一瓶墨水,当你和你的朋友共同吸食时,墨水里的一点一滴已经沾上了你们的友情。

  友谊比一颗珍珠还宝贵,如果你一不小心就会弄丢!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友谊值得你去找。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培根随笔》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培根随笔》的书,书中的条条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此书篇篇都与读者讨论人生的方方面面,有论真理的,有论死亡的,有论读书的,也有论幸运的……都以简单而有说服力的语言文字,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使我豁然开朗。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培根在《论读书》中说的一句话:“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读书是一个汲取知识,充实自己的过程,我们就如同一只只干瘪的气球,需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样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在读完了一本书后,还应积极和读过这本书的人去讨论交流。在讨论的时候,相当于回顾了一遍书本的内容,而且还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同样意思的哲理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是自己变得机敏。写读后感可以“加工”你所说的`感想,是那些文字变得井井有条,体现严谨性。

  读书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人生的经验,让我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做事越来越稳重。

  培根在《论逆境》中说的一句令我记忆犹新的话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烧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人生难免有挫折,其原因多种多样,但其结果只有两个:越挫越勇和越挫越弱。当我们身处逆境时,需要的不是退缩,而是勇气。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勇敢地克服挫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逆境,迎接美好的未来。正如恶劣的品质会在幸福的边缘被显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释放出光辉的。逆境所带来的并不只有伤痛,还有希望与启示,它们会带领我们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让我们不再畏惧前方的艰险。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金玉良言使我受益不少。

  一本好书可以是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不得不说,《培根随笔》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弗朗西斯·培根在当毫无疑问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这当然要很大程度地归功于他的出身和家庭背景。

  这本书我还会再读的,有很多文章也是我要学习的,或许下次因我的环境的变化,心态的改变,我更有全新不同的体会……

《培根随笔》读后感4

  在了无生气的黑夜里,总有一弯明月,陪伴着我走完崎岖的前路。——题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时光中停留了下来。而面对密密麻麻的书籍,我却抽出由著名的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写的《培根随笔》,在这处处充满哲理的世界里遨游了起来。

  在这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读着,一句话便使我深思了起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在上的人表示尊敬并不是一种奴气,而是处世应尽的一种责任。假如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居于我们之下的人又怎么肯对我们表示尊敬呢?”从前的我,无论是从书本中读到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抑或是从电视剧中特立独行的英雄,都深深加固了我心中对此的不屑。而书中培根对于荣华富贵的渴求而不断低头的性格也是我无法认可的,但我单单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却读懂了“尊敬”的真正含义。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由于官场的过于,电视剧中特立独行的大英雄是因为有着过于危险的任务而变得冷酷,而对于我们,这些都是不存在的问题。与亲戚朋友见面打一声招呼是表达尊敬;在父母回家时接过沉甸甸的包是表达尊敬;在校园里遇见老师亲切地问好也是表达尊敬……过去的我们也许觉得这有些许虚伪,可这些行为却是必不可少的,它传递了你对他人的尊敬,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敬。

  带着新领悟的道理,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继续的旅行。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让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求知的精神为我们铺好了道路;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让我知道了友谊使道路的两旁开满鲜花;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让我懂得了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前进。而在这路上,总有像《培根随笔》这样的好书,化作了一弯明月,陪伴我走完这崎岖的前路。

《培根随笔》读后感5

  说到培根,谁都会想起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他是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时就受尽了功名利禄的熏陶,长大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经历浮沉的宫廷政变后,他最终被罢去官职。在沧桑的岁月里,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的历练,也就越显得芬芳。读他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赐教,须耐心倾听,反复揣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信手拈来的一句话,甚是耐读,索性将它摘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几分味道来,我想不仅厄运能发现美德,它还能使自己更透彻的看待自身缺点。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6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我印象最深的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用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

  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这永远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每当一个人迷茫时,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必定是他的朋友。只有朋友才会时刻帮助你,保护你,让你走出黑暗的地方,一起欣赏阳光的灿烂。

《培根随笔》读后感7

  我是第一次读《培根随笔》,刚看了个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培根随笔》全书共分为五十八篇,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五篇——论逆境,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顺境中不乏恐惧与厌恶,逆境中也不乏安慰与希望。刺绣时,将生动的图案绣在黑布上,比起阴暗、忧郁的图案绣在浅颜色的布上,更让人愉快——悦目才会赏心。美德犹如珍贵的香料,只有当焚烧或碾碎时,才最为芳香。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

  这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你应该做一颗豆子》,篇幅很短却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

  卖豆人在豆子卖不出去时,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浆卖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功,变硬了,姑且当做豆腐干来买。且豆腐干也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就把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

  第二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那么更加妙极。几天后,麦豆人可以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

  而如果豆苗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那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更何况人呢。我们在遭遇不顺时,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更坚强吧。

  它让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给予人的压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气,放下忧伤,发现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体会到美德,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个特别的机遇、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从而也就会得到许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更会使自己在人生的画卷上绘上了独特且绮丽的一笔,我想论逆境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吧。

《培根随笔》读后感8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培根随笔》读后感9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而我听到哲学家这个称谓。不经撇了撇嘴,哲学家不就一片长篇大论吗?有什么好看的?于是不情愿地翻开了这本薄薄的书。看看目录,全是什么论啊,谈啊,说啊,必然是一本无味的书。然后我继续翻开阅读,手里无奈的拿着准备批阅的绿色荧光笔。

  我不得不真实的说,我读过一本谈论哲学的书,叫《苏菲的世界》。而这本书充满魔幻色彩,而且能用一种奇幻的文风,带着我走近哲学的世界。苏菲这个普通的小女生,因为有了那一封封娓娓道来的哲学问题,渐渐爱上了哲学。我的表姐因为读了这本书,就报考了哲学系。这本书让我看到,虽然哲学听起来是枯燥的,但是也有它的乐趣所在。

  可这本《培根随笔录》我也不得不看,带着一点对哲学的启蒙知识,我开始了阅读,里面的很多知识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培根,一个善于总结的培根,一个有艺术情趣的培根,一个坚持真理的培根。

  就拿《论园林》来说吧,读了前面的《论真理》等一系列的较高深的哲学问题后,看到这一篇不禁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培根不仅仅只是钻研学术方面的问题。对这样的美的艺术也有很深的修养。

  他能辨清一年各个月份、季节中园林应种植的花木,能分别花木之中最芳菲的花的名字,并给它们排名。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培根不仅仅是个作者,更像是一位园林艺术师,将如何种植美丽花木,如何使自己的园林更加美丽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

  我认为我今后也应该像培根一样,随时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最后翻翻本子,重新阅读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心路历程,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毕竟我的生活阅历还有限,不能对这本书内的哲学知识全部理解。妈妈也看了这本书,和我一起探讨。这里面的许多知识妈妈也不能理解,觉得很深奥。所以可见培根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独特的见地是多么的到位。虽然我不太喜欢这种较为枯燥的文风,但是我能感受到其中所展现的哲学的魅力。

【《培根随笔》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美文摘抄04-09

培根随笔读后感08-19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02-20

《培根随笔》读后感02-07

培根随笔学生读后感02-19

读培根随笔有感03-01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02-26

培根随笔集读后感09-01

《培根随笔》读后感(13篇)03-18

培根随笔读后感10篇03-0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